作者:外国语学院 发布日期:2025-09-11 13:39
一、基本信息
姓 名 |
郑丹 |
性别 |
女 |
职 称 |
副教授 |
|
最高学位及授予单位 |
博士,东北师范大学 |
|||||
所在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电子邮箱 |
124406686@qq.com |
|||
学科/类别 |
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
招生方向/领域 |
翻译 |
|||
所在科研平台及职务 |
(选填) |
|||||
(学习与工作经历、研究方向及成果统计等信息)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99.09-2003.07,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 2003.09-2006.07,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 2006.07-2013.07,黑龙江大学,教师 2019.09-2013.06,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 2013.07-至今,大连民族大学,教师 研究方向: 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成果统计: 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出版著作5部(其中汉译英3部),发表CSSCI来源期刊论文10余篇,省级以上科研获奖2项,领导批示和采纳的咨询报告1份。 |
||||||
个人学术主页 |
链接(选填) |
|||||
主讲研究生课程 |
课程名称、慕课网址(选填) |
注:学科/类别、招生方向/领域须与招生专业目录保持一致。
二、代表性学术论文与著作
序号 |
论文或著作题目(以参考文献格式列举) |
1 |
英汉转折关系对比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
2 |
《<玛纳斯>论》(英文版)[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
3 |
少数民族史诗英译的深度翻译策略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4(1):95-98. |
4 |
少数民族史诗中专有名词英译研究[J].外语学刊,2024(1):43-47. |
5 |
少数民族口传史诗外译模式研究[J].外语学刊,2021(6):61-66. |
注:限5项,导师须为第一作者,文献格式遵循GB/T 7714-2015。
三、政府科研奖励成果
序号 |
科研奖励成果名称 |
获奖级别及单位 |
获奖时间 |
1 |
转折关系与“问题-解决”模式的建构研究 |
三等奖 辽宁省人民政府 |
2021.06 |
2 |
论词汇与语法的一体性 |
三等奖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
2013.02 |
3 |
转折关系的预设研究 |
三等奖 大连市人民政府 |
2018.08 |
注:限5项,指政府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孙冶方经济学奖、中国专利奖、何梁何利科技奖等优秀成果奖。
四、代表性科研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及来源 |
起止年月 |
1 |
《玛纳斯》艾什玛特唱本的英译及口传史诗翻译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2019.07-2023.01 |
2 |
翻译学视域下的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研究,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
2023.09-至今 |
3 |
智媒时代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译介与传播研究,辽宁省社科联项目 |
2024.12-至今 |
4 |
小句关系与篇章模式建构,辽宁省社科联项目 |
2015.07-2016.12 |
5 |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语法教学研究,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
2014.12-2018.04 |
注:限5项,导师须为项目负责人。
五、其他代表性成果
序号 |
成果名称、级别及来源单位、时间 |
1 |
咨询报告: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对外传播的对策建议,大连市政协领导批示并采纳,2021.08 |
2 |
论文:典籍英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11 |
3 |
论文:论翻译在两宋时期民族文化交融过程中的作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06 |
4 |
译著:《中国史诗》,美国学术出版社,2020.02 |
5 |
译著:《中国美术馆藏品大系精粹卷》,商务印书馆,2024.03 |
注:限5项。
六、指导研究生科研或创新代表性成果
序号 |
成果名称 |
1 |
|
2 |
|
3 |
|
注:限5项,研究生为第一或第二作者(导师第一作者)的科研或省级及以上创新成果。
七、主要学术兼职及荣誉称号
序号 |
学术兼职(荣誉称号)名称、批准(颁发)单位、时间 |
1 |
“先进工作者”,大连民族大学,2018.03 |
2 |
“科研励志奖”,大连民族大学,2019.10 |
3 |
“优秀班导师”,大连民族大学,2020.10 |
4 |
“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大连民族大学,2021.08 |
5 |
“优秀课外活动指导教师”,大连民族大学,2022.09 |
注:限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