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下午16:00至17:30,学院召开智能视觉工程专业申报论证会,围绕专业申报进展、课程体系优化及培养目标调整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会议由副院长李厚杰主持,院长肖瑛、电子信息工程系主任刘忠富及王法胜、薄纯娟、王梦荫、陈芳梅等骨干教师出席会议。

聚焦人工智能前沿 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会议伊始,李厚杰副院长汇报了智能视觉工程专业的申报进展,强调该专业是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战略需求、培养复合型视觉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肖瑛院长指出,课程设置需紧扣"智能+视觉"交叉学科特色,经集体讨论,会议确定对现有电子信息类课程进行结构性调整:保留《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等基础课程,剔除《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电子线路》等传统通信类课程,新增《人工智能原理》《计算机视觉》《视觉传感原理》等核心课程,强化专业前沿性与应用性。

科学规划课程体系 强化实践创新能力
会议明确了课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了新增专业核心课的开设学期,使其与毕业设计环节形成有效衔接。为培养复合型人才,会议确定了硬件开发与算法设计类课程合理配比,充分利用学院现有实验室资源,通过项目式教学方法,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计划采用"实验班+创新工坊"的创新培养模式,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对接,同时建立课程内容动态更新机制,确保每年20%的课程内容能够及时反映行业最新技术发展趋势。
论证方案将提交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本次会议的召开,为培养适应智能视觉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