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的曹际娟研究团队研发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新型检测方法——恒温荧光快速检测法,能够实现新冠病毒的快速检测,应用于广州、昆明、大连等地海关新冠病毒比对测试,取得了良好的检测效果。此项科研成果不仅在我校引起了轰动,社会媒体也对其进行了广泛报道。当时,曹际娟教授来到生命科学学院工作还不到半年。
“这两年是学院近年来人才引进最高效的两年。”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树彪说,“这些人才不仅给我院科研事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加快了学院建设发展进程。”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人才资源和科研平台优势,依托重点研究平台,整合各学科团队的优势力量,共同开展科研攻关,努力把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特别在疫情期间,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在病毒检测、消毒抑菌产品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为更好地实施学校“三个突出”战略,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生命科学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根据学校的相关政策及学院发展的实际需求,及时在“青塔”“中国人才网”等网络平台发布人才引进信息,大力宣传学院的学科专业特色及科研方向,努力引进适应学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先后引进了国家级项目人才入选者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千层次和万层次各1人,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2人,大连市青年才俊2人。
为更好地发挥引进人才的作用,生命科学学院正在制定“一人一策”和“一事一策”的培育计划。针对培养高层次青年人才,由学科团队、所在系或者课程组就青年特岗和青年高层次人才分别提出涵盖研究方向凝练、获得高水平成果、成果转化、教学水平提升等方面的“一人一策”具体措施,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针对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学院将完善高水平科研成果学科团队负责制,实施“一事一策”计划,定期组织学科团队进行相关交流,对有较好基础的国家级项目进行重点培育,邀请相关学科专家进行预评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函评或集中评审等形式进行把关。同时,瞄准Nature, Science, Cell及其子刊等高水平期刊,学院还将定期请相关专家进行集中培训,组织相关讨论和交流,帮助各学科团队合理规划发表高水平论文的目标,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我们引进的各类人才不是只做科研,更要走进课堂,将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及未来发展方向分享给学生,在丰富学生专业认识的同时,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张树彪说道。学院通过推进教学工作量承包,降低科研岗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要求,鼓励他们将教授知识融入到学科竞赛和实践实训当中,促进教师聚焦应用精益求精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专业知识学以致用。
长期以来,生命科学学院一直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突出服务国家战略”,围绕民族地区和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科团队勇挑重担,致力于生物安全与食品加工质量控制、天然产物与药物制造等方向的研发与应用,持续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先后获批大连市基因与药物递送系统重点实验室、大连市民族药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市级技术研发平台。今年,学院还组建了梵净山基因库调查团队和辣椒产业项目团队,远赴贵州铜仁开展科技扶贫,助力当地脱贫攻坚。
秋夜,生命科学学院的实验室里灯光明亮,一颗颗实验种子正在发芽,一批批优秀人才的到来将为他们注入新的养分,他们用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创新,期待着在不久的未来,饱满的实验成果也能像秋天的果实一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