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生命科学学院始建于1994年,最初为化学工程系生物化工专业,2005年3月整合原化学工程系、生物工程系和食品工程系成立了生命科学学院。学院恪守“厚德笃行 创新进取”院训,以学科建设为引领,推动科教融合,带动专业特色发展,着力培养具有民族团结基因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学院现有教师102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37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34人。先后引育了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培育了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3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4人。学院40岁以下青年学者有23名。

学院积极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融”的理念,强化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学院先后获批全国首批100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项目、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建设项目、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院系、辽宁省党建“标杆院系”建设项目等称号,多次获辽宁省高等学校先进党组织、辽宁省校园先锋示范岗(集体)等表彰,并代表学校于2019年第三次捧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学院设有生物工程(含中外合作办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含新工科实验班)、食品科学与工程(含新工科实验班)、食品质量与安全和制药工程6个本科专业,以及智能生物制造、功能食品智能制造、化学药物智能制造、微生物智检与智能发酵4个微专业,拥有化学基础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生物制造现代产业学院、以及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心、综合实验中心3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先后培育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辽宁省精品课程3门、一流本科课程17门;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两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生物工程、应用化学两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应用化学专业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学院依托多层级科研平台,构建了层次分明、协同高效的“双一流”科研支撑体系。目前,学院拥有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民委生物化工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生物催化与仿生化学重点实验室等7个省级平台;大连市生物化学工程技术中心、大连市基因与药物递送系统重点实验室等7个市级平台。这些高水平科研平台在生物工程、生物医药和材料化工等领域形成了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科研格局,为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支撑。在各级平台的辐射带动下,学院生物工程学科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成绩,是辽宁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对象。

学院明确了基于现代生物技术,开展天然产物结构修饰与功能改进、特色生物资源食用开发与安全等研究方向,实现了科技创新服务民族地区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既定目标。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励16项。近五年主持承担科研项目198项,承担任务研究经费5308万元;发表论文384篇,SCI收录论文271篇,其中一区131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7项,国际发明专利3项;科技成果转化金额约3539万元。

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大批学生在中国医药集团、北京科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石化、蒙牛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担任重要职务。本科毕业生近五年考研率为23.75%,考取的院校包括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院所,先后有100余人到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留学。学院先后荣获大连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团队、校就业先进集体、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院2018年获批生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2年获批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点。共培养研究生807人,其中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33人。获“辽宁省优秀毕业生”24人,“大连市优秀毕业生”17人,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0%以上。


                                                                                                    (以上数据截至202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