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大学

青春视角 看见大连——“民大带你看大连”工作纪实

首页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0日 作者:李素梅 来源:党委宣传部

清晨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亿合城商场“魔方城市书房”的书架上。店主暴艳艳轻轻擦拭着书架,准备迎接今天第一批读者的到来。半年前,“民大带你看大连”团队来到这里,为她的书店拍摄了一条短视频。视频上线后,半年涌入读者2万人次。暴艳艳是我校2009届毕业生,与丈夫因求学结缘大连,毕业后扎根创业。这条视频,让她再次感受到母校的托举之力,也让她对大连的爱有了新的回响。


暴艳艳的故事,是“民大带你看大连”品牌下无数涟漪中的一朵。自2024年5月“民大带你看大连”品牌启动以来,17支师生团队踏遍滨城山海,累计制作视频400余条,精选发布101期,全网浏览量突破400万人次。师生们用独特的“青春视角”,将大连的自然风光、产业脉动、市井烟火、人才政策、非遗传承等内容,编织成一部流动的“城市百科全书”,吸引着更多人走进大连、爱上大连、留在大连。


领航青春视角 滨城故事启程


去年五月,学校党委精准聚焦大连振兴发展所需,创新打造“民大带你看大连”宣传品牌。一场以青年视角推介城市魅力、讲述大连故事的行动就此启航,成为连接校园与城市的独特纽带。


学校深知,品牌建设非一日之功,将其连续两年列入年度工作要点重点推进,举全校之力统筹谋划。明确了校内牵头、组织和协助部门的职责。成立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的品牌建设工作专班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组长的3个专项工作组,组建起17支以学生为主体、配备1-2名指导教师的视频制作团队,制定《“民大带你看大连”品牌建设推进工作方案》,从人员构成、职责分工、工作程序、以及内容创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策划说明,通过专班运作、项目落实、团队负责的有效机制,形成了短视频策划、摄制、发布以及传播的成熟链条。


一年多来,镜头成为师生丈量城市的脚步。他们探寻老街巷的烟火气,记录重大项目的建设潮;他们聚焦非遗传承的匠心,展现乡村振兴的新貌;他们解读人才留连政策,捕捉文体旅融合的活力。从零起点起步,师生们发扬“民大精神”,克服了时间紧、经验缺、天气多变等重重困难。主动探寻城市背后的故事,展现城市的独特气质,记录城市的蓬勃脉动,充分发挥了青年富有活力的宣传力量。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大连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鼎力支持,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帮助提升“民大带你看大连”知名度和影响力。各区市县文旅部门积极帮助和对接此项工作,为师生拍摄提供便利条件,并通过各大媒体平台高频次转发这些青春视角下的城市故事,热度持续攀升。2025年中超联赛大连英博足球队首个主场比赛日开赛前,经济管理学院精心制作“热望——我就喜欢大连赢”,视频一经推出便火爆全网,大连发布、新闻大连等新媒体平台,以及大连电视台多个频道进行转发报道,全网浏览量超10万+,极大调动了广大球迷的看球热情。赏槐节期间,大连文旅局发来贺信表示:“民大带你看大连”宣传品牌制作团队来到开幕式现场,拍摄了“五月槐花满城香”短视频。视频一经发布,火爆出圈,全网观看量达10万+,不仅为大连赏槐节增添了氛围,更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秀美风光和发展活力的大连城市形象。”在2024年度大连市网络正能量精品创作暨网络文明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民大带你看大连”入选网络正能量专题专栏获奖名单,全市仅六个专题专栏入选。


为确保品牌行稳致远,学校将“民大带你看大连”明确写入相关部门的核心职责,建立起长效运行机制。这不仅仅是一个宣传项目,更是学校深度融入城市发展、以青春力量服务大连“两先区”建设和东北振兴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师生们的镜头,正持续记录着这座城市的蓬勃脉动,也映照着民大人服务地方、奉献担当的赤子之心。这场大学与城市的“热恋”,故事未完,精彩待续。


流量变“留量” 城校同频共振


当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刘彬在毕业协议上郑重签下名字时,他身边还有学院的70多位同学做出了相同的选择,留在他们学习生活了四年的城市大连。


“民大带你看大连”的镜头,始终聚焦城市发展的脉搏。它不仅记录大连之美,更主动融入城市发展战略,将“青春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城市“留量”。其中,“留连忘返”系列视频,聚焦留连创业就业的民大学子和高端人才,生动解读大连购房补贴、创业扶持等“政策礼包”。


师生们善于从“小切口”窥见“大特色”,2024年冰雪季,《来滑雪吧》《蚝美大连》《邂逅大连温泉》系列视频应时而生,生动呈现大连冬春魅力。今年春天,团队又紧扣“春意山海·花漾大连”主题,推出春日金石滩、风筝会、北纬39度春日果香等作品,让大连四季皆“热”。



镜头不仅记录城市的繁华,也深入广袤的乡村沃土。依托与大连11个乡(镇、街道)和金普新区的合作,师生们将石河街道的粉黛花田、瓦房店杨家满族乡的苍鹭湾、庄河红彤彤的草莓园搬上“云端”,以“农文旅”融合的新视角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6月,“民大带你看大连”宣传品牌座谈会暨大连市驻连高校宣传联盟成立活动在学校举办,围绕“校地协同、共促发展”主题,通过“民大带你看大连”品牌活动总结经验、凝聚共识,并正式成立大连市驻连高校宣传联盟,搭建高校与城市深度融合的平台,汇聚驻连高校、在连大学生的文化、智力、人才优势,共同讲好大连城市故事,助力文化强市建设。


老字号与新潮牌的碰撞、非遗技艺的匠心坚守、科技兴农的蓬勃生机、人才政策的暖心解读,都成为讲述大连故事的生动主题。网友们由衷感叹:“大连的美,被‘民大带你看大连’刻在了建筑里、桥梁上、天空下、巷子深处……这座城市,有高度有广度,有热度更有温度。”


光影镌刻足迹 百炼淬就精品


清晨,金石滩的海风还带着凉意,赶海人的身影已在退潮的滩涂上忙碌。为了捕捉这充满生机的画面,党委宣传部的老师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生们,抢在大潮褪去的时间段,已经连续几天凌晨出发,辗转多个赶海点。镜头里,肥美的海蛎子、挥舞钳子的螃蟹,连同赶海人丰收的笑脸,最终凝聚成一条展现大连“北纬39度”丰饶馈赠的短视频,在网络上悄然走红。在拍摄冰峪沟景区时,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清晨出发到冰峪沟进行取景拍摄,深夜返回金石滩。


每一帧精美画面的背后,都浸透着师生“自讨苦吃”的汗水与韧劲。发布的101条精品,是从400余条创作中淬炼而来。而每一条作品都经过主题选定、脚本策划、拍摄实施、剪辑制作、修改完善、审核发布、传播扩散等流程。在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师生步履不停,一直在路上。创作团队感慨道:“没有‘民大精神’,撑不起‘看大连’”。


师生们与时间赛跑,向困难“较劲”,拍摄201路老式电车时,团队在寒风中守候20分钟一班的列车,从开发区到市内,往返5次才满意。机电工程学院团队为拍摄瓦房店排石景观,自费自驾前往,学生突击学习无人机航拍,老师则连夜拜访退休干部挖掘故事。外国语学院团队为拍海之韵日出,提前夜宿附近,凌晨四点架好机器,却因天气无功而返,只能择日重拍。在对接各乡镇拍摄时,师生们常需克服长途跋涉、拍摄窗口期短、恶劣天气等考验,庄河草莓园、粉黛花田、苍鹭湾的动人影像,皆是这般“抢”出来的。



“每条视频都刻着我们的足迹,也刻着我们的成长。”设计学院研究生陈子龙深有感触。能熟练操控设备、构思脚本、驾驭复杂后期,他和许多同学一样,是在跟随老师们一次次“攻坚”中蜕变成长的。而“连轴转”更是团队的工作底色,拍摄老字号亮相大连博览会,清晨出发采访取景,下午两点返校即投入剪辑,晚上八点成品准时发布,全程无休的节奏,只为抢占时效,让城市脉动第一时间传递。这种不畏难、敢吃苦、求极致的作风,被师生们视为对“民大精神”最鲜活的诠释,它最终化作镜头下城市的温度、山海的气魄和发展的律动。


“师生们以足迹为笔,于山海间勾勒青春与活力。这不仅是脚步的丈量,更是对城市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感谢民大以短视频为窗口,带我们领略大连的红色魅力,看完满是奋进的力量。”“民大学子以独特视角,用镜头捕捉大连的美。画面灵动,情感真挚,一帧帧尽显大连风情,不仅是视觉盛宴,更凝聚着青春活力与对城市的热爱,超赞!”“学在大连、爱上大连、留在大连”。每一条视频推出后,网友的留言和点赞让“民大带你看大连”制作团队动力十足,马不停蹄,相约下一个山海故事。


“未来,学校将在大连市委、市政府和市委教育工委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委宣传部的具体指导下,持续抓紧抓实品牌建设,持续提升内容创作质量,以更多的优质作品、更大宣传力度赋能大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大连‘两先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党委书记赵铸在“民大带你看大连”宣传品牌座谈会上如此说道。“民大带你看大连”不仅是一组视频,更成为连接青春与城市、记录奋斗与成长的温暖力量。这支用脚步丈量城市、用镜头讲述故事的青春队伍,正以他们的执着与热爱,持续为大连的美丽与发展注入澎湃的民大动能。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