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的模拟法庭槌音未落,化学系的实验仪器已叮咚作响;国贸专业的数字沙盘与生科的显微影像在屏幕上交相辉映。这学期,各学院通过特色学科竞赛搭建起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实践舞台,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文法学院模拟法庭内,2022级法学实验班的学生们化身法官、律师与当事人,正在就“饲养动物侵权责任纠纷”案件展开激烈辩论。原告举着监控录像与医疗证明,指控被告未拴犬只致其被井盖绊倒受伤,被告则引用《民法典》1245条,主张原告“未尽注意义务”应分担责任。双方围绕“过失相抵”与“举证责任”激烈交锋,法言法语交织成剑,还原了真实法庭的攻防节奏。
“合议庭评议”环节中,身着法袍的“审判团队”退庭商议,复刻了司法实践中集体决策的严谨。指导老师夏琳全程观察,在活动结束后对同学们给予了“证据链构建完整,法律文书逻辑清晰”的评价,并指出“质证技巧需更犀利,法理阐释待更深挖”的改进建议。旁听席上,2024级大一学生低声感叹:“原来‘谁主张谁举证’不是课本上的铅字,而是唇枪舌剑的博弈。”
“模拟法庭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守护正义的温度。这场庭审既是我们从课堂走向实务的阶梯,也是在模拟与现实的缝隙中,播撒下法治信仰的种子。”法学224班窦超说。

“让伤口愈合更简单,让健康肌肤更快回来”,带着这样的想法,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专业221班的吴佳佳和同学们在生物新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开始了愈伤细胞喷雾创业项目的探索,并带着这个项目参加了学院的“生命科学竞赛”。依托专业背景和校企合作优势,她们尝试用生物医药技术开发一款更安全、更高效的伤口喷雾,来解决传统伤口护理产品愈合周期长、易感染等痛点。
实验过程并不轻松,光是控制变量就让人头疼。在实验过程中,她们需要确保每个实验条件下的其他因素都保持一致,才能准确判断单一变量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数据采集与分析同样容不得半点马虎,即便是细微误差也会影响最终结果的可靠性。此外,实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校准工作虽然繁琐,却是保证实验精度的关键环节。
虽然作品最终只获得三等奖,但这一年的参赛历程让她们收获满满。从最初构想到最终成型,不断提出方案、反复推敲修改。无数个挑灯夜战的夜晚,见证了她们钻研理论、完善方案的全过程。这段经历不仅让她们将书本知识付诸实践,更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往认为专业课中的财税知识过于基础,但在实际比赛中发现,即便是最基础的关税计算也容不得半点差错,这让我真正体会到‘细节决定成败’的含义。”国际经济与贸易243班的楚珺,在参加学院2025年“税务师杯”财税知识大赛后深有感触。对于楚珺和她的同学们而言,此次比赛不仅是一次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更成为他们深入理解税务政策的契机。比赛中,来自业界的专家通过分享行业发展趋势和具体实操案例,帮助同学们构建起更加开放、灵活的税务知识体系。这种场景化的学习方式,让抽象的税务政策变得生动具体,有效提升了学生们的实务分析能力。
从模拟法庭的唇枪舌战到生物实验的严谨求证,从财税知识的实战应用到创业项目的孵化培育,各学院通过特色赛事搭建起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育人平台。这种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培养模式,不仅强化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更激发了创新思维,为专业建设注入了新动能,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