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大学

中文系教师第一党支部:党建与教学科研同频共振

首页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8日 作者:学生记者 张艳丽 编辑:李素梅 来源:党委宣传部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在瓦房店三台满族乡中心小学,嘹亮、整齐的朗读声响彻校园。今天学校来了特殊的老师为孩子们“上课”,他们是我校文法学院中文系的师生们,孩子们热情高涨,完全沉浸在这场知识与热情交织的课堂当中。


文法学院中文系教师党支部的老师们也参与了这次活动,在此之前,他们还多次来到三台满族乡,帮助村民们宣传特色农副产品、拍摄民俗博物馆展品、制作宣传文案等,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充分发挥党支部“文化赋能”的作用。


多年来,党支部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开展推普周系列活动、精心组织普通话水平培训、比赛和测试等工作,不断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贡献力量。


汉语国际教育211班贾梓涵参加了2024年的辽宁省汉语国际教育综合技能大赛,面对众多强劲的对手,尤其是那些教学经验丰富的选手,她感觉到压力很大。究竟如何能在众多强手中脱颖而出?如何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文法学院中文系党支部的教师对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培训。


作为贾梓涵的指导教师,张烨利用课余时间,与她在教室一遍又一遍地模拟比赛的场景,现场进行纠错并给予指导,“遇到长难度的句子,要注意适当地停顿,注意自己的语速和语调,不要着急,慢慢来……”张烨声情并茂地进行了现场示范。在整个备赛过程中,张烨始终陪伴在身边,舒缓了选手紧绷的神经。


“在近两个月的准备时间里,老师陪我们一起加班加点,每一页PPT的衔接,每一个动画的放映,文字与图片的搭配,试讲者的神态和眼神……每个细节老师都会带领我们反复琢磨。”汉语国际教育221班罗安琪娓娓道来备赛期间的点滴。日常排练时,老师们总会架起录像机,记录每一次试讲的完整过程。而后,便是一场细致入微的复盘之旅,一帧一帧地探寻着最适合的角度、姿势,和评委的眼神交流等细节。在老师们的悉心引导下,同学们重拾勇气,怀揣着满满的信心,迈向比赛现场。


“今年是第二次参加这项比赛,相比于去年,学生的能力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在提升了学生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综合素养的同时,也深化了支部实践育人模式。”文法学院中文系教师第一党支部书记张烨说。最终,党支部成员所带领的团队取得了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以及三等奖7项的优异成绩。



“同学们,双脚要如同在一条无形的直线上移动,脚跟先着地,随后脚掌缓缓落下,膝盖微微弯曲……”在勤德楼B301教室,大连市京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岳峰正在给同学们讲述京剧动作,同学们的目光紧跟着岳峰的一举一动,完全沉浸在京剧的精妙世界里。依托文法学院举办的“筑梦中华,和合与共”文化素质季,党支部以党建活动为平台,发挥专业优势,连续两年开展了京剧展演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探索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打造了实践育人品牌,还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党支部特别注重学习,采取了书记委员领学、集中学习结合自主学习、观看纪录片、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沉浸式”学习模式。采用“集体学习+云端发力”的模式,坚持以学促健、强基固本,促进“理论学习有深度,集中学习有探讨,个人学习有思考”,将支部工作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注重发挥成果“金矿”的作用,积极开展教学科研经验交流分享活动。党支部有1人次获教育部哲学社会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辽宁省哲学社科成果成就奖一项。党支部党员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0多项,获得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3项,省级一流课程2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


党支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质量攻坚为动力,以推动事业发展为落脚点,牢固树立标杆意识,着力强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力争在开展党建联建、提供教育服务及深化实践育人方面取得更多收获。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