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大学

【教师节特辑】回答好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优秀班导师标兵”事迹展之三

首页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8日 作者:学生记者 黄伍安 张馨月 温金燕 马晓冉 张跃馨 孟宪宇 编辑:李素梅 来源:党委宣传部

  

编者按 一直以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校广大教师以知识的灯塔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以无私的奉献铸就了教育事业的辉煌篇章。他们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学校评选出一批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三全育人”等各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党委宣传部聚焦典型,报道他们践行教育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的感人故事,记录他们躬耕教坛、筑梦民大的生动实践。激励全校教师自信自强、踔厉奋发,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为全面推进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建设而团结奋斗。 


李宏岩做一个有温度的班导师


冬雨萧瑟,天气骤冷。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班导师李宏岩惦记着她的学生们,通过面对面沟通、线上联系等方式,关注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情况,给他们考研、求职、留学等提供具体指导与帮助。


四年前,学生们刚入学,李宏岩就将大学四年的课程体系向学生做了详细介绍,帮助他们做科学的学业规划指导。同学们听得认真,并真正践行到自己的课程学习中。每次走访寝室与同学们沟通交流时,她都勉励同学们认真学习。通过建立互助学习小组,帮助学业困难的同学共同进步。及时和任课教师沟通交流,实现高效联动教育。


在李宏岩的鼓励下,同学们积极申报大创项目、参加工作室、参与各种专业学科竞赛,在蓝桥杯、程序设计挑战赛、代码接力赛等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班级连续两学年专业成绩排名第一,获得国家奖学金1人,多人次获得省级及校级奖学金,多人次荣获蓝桥杯国奖、省赛一等奖……这些奖项的取得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专业技能,也锤炼了他们不畏困难、敢于挑战的意志品质。学生努力求学,践行“学在民大”的民大口碑。



 李宏岩常态化地深入寝室、教室与学生座谈,节假日也常常去看望留校学生。今年暑假,天气炎热,她的班级有十几名学生留校备考,李宏岩出差回来后,第一时间就去看望他们。在她眼中,学生无小事,只要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是学习问题还是生活问题,她都会第一时间处理。几年来,她资助部分家境条件不是很好的同学参加蓝桥杯国赛和省赛等,看到学生们开心的笑脸,听到他们一句句真诚的感谢,李宏岩为人师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当然关爱不是溺爱,对学生的日常严格管理而又不失温度,严格落实校规校纪,指导学生遵守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学生们懂得‘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李宏岩说。


李宏岩严谨治学,潜心教学研究,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学环节,注重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作为主持人先后荣获辽宁省一流课程一门、辽宁省高校计算机基础协会教学案例一等奖、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奖,主持多项省部级、校级重点教改项目,发表多篇教改论文。带领学生参加蓝桥杯大赛、编程竞赛、大创项目等,多人次获奖。她经常向学生强调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想信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班级有1名正式党员、5名预备党员、7名入党积极分子,班级先后荣获2024年度大连市五四红旗团支部、2022-2023学年大连民族大学模范班集体、2023年度大连民族大学先进团支部、2021-2022学年大连民族大学优秀团支部等荣誉称号,班级3人次荣获校优秀团干部,6人次荣获校优秀共青团员等。


“现在学生们正处在关键时期,我要陪着他们一起向着既定目标奋力奔跑。尊重、热爱、关心他们,引领他们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实现全面发展。”李宏岩说。


张名孝:以爱育爱 一路生花


“每次工作室课题会后,张老师都会以沙龙的形式,和我们聊收藏、音乐、艺术、人物、时事等,这种看似随意的沟通,带我们开拓了视野,了解了更多美好的事物和优秀的人,我也因此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方向。我庆幸遇到非常好的老师、同学和朋友……”毕业十余年,我校设计学院2013届毕业生、野境设计事务所联合创始人韩书凯谈到他的民大时光时,对班导师张名孝充满感激。


来到民大二十余年,设计学院教师张名孝培养了很多像韩书凯这样态度积极、专业过硬的毕业生。如今,张名孝与各届毕业生一百余人仍然保持着良性互动,通过设立“学长日”,邀请毕业生讲述生活、学习感悟以及工作经验,为在校生开拓了更广阔的专业视野、提供了更丰富的行业资讯、制造了更多样的发展机遇。



 “师生关系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互敬互爱关系,教师既有职业化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又要有虔诚与使命感,即使是微弱的光芒,也能为学生照亮方向。”张名孝说。


张名孝坚持“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无论是教学还是日常管理都始终保持一线状态,与学生们站在一起。他尤其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积极与辅导员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状况,经常参加班级活动,深入学生班会、课堂、寝室,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通过专业学习和谈心谈话的方式,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在处理各项班级事务时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既严格又温暖,被学生们称为“最坚强的后盾”,深受学生信赖。


“在民大的日子,我期望你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保持热情,追求卓越;心怀感恩,回馈社会。请相信自己,你们每一个人都拥有无限的潜力和可能。”在今年2024级新生班导师见面会上,张名孝这样寄语新同学。


张名孝坚持引导学生打造“学在民大”的民大口碑,在日常教学中,他坚持打通与学生之间“最后一公里”,做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在专业教学中,他立足传统,着眼未来;通过不断钻研教学方法、创新课题思路,与时俱进地把握行业发展脉搏,坚决“不吃老本”,始终与学生共同学习成长,致力于为设计学院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他尽心投入作品,将专业技能全力教给学生,引导他们创作出更好的作品。鼓励学生守护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拥有强大的内心力量。当学生有经济困难时,他伸出援助之手;当学生有课业问题时,他帮助其找出问题所在,一件件平凡小事儿的背后是张名孝对学生的浓浓关爱。


“我将一如既往,认真倾听学生心声。恪尽职守,把教书育人作为第一使命,无论生活上还是专业上都会尽心尽力,不辜负学校的嘱托、家长的期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张名孝说。

 

董玉瑛:努力实现教育家理想


“老师要有一种高尚的情怀,这与理想有关、与价值有关、与信念有关、与幸福有关,更与职业有关。这种情怀不仅是作为师者的答疑解惑,更在于对学生思想的指引和成长的陪伴。”环境与资源学院教师董玉瑛说。


董玉瑛热情组织和策划各类团体活动,致力于营造以“诚信互助”为核心的班级文化。在春意盎然的季节,董玉瑛带领学生们一起采摘槐花,共同探讨槐花的药用价值和文化意义,品尝用槐花制作的各式美食,寓学于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自然的魅力。她还和同学们一起创作了三首班歌,一首是鼓舞人心的进行曲版班歌,激发同学们的斗志和奋进精神;一首记录校园生活的抒情曲版班歌,深情描绘了大家共同经历的点点滴滴;还有一首展望未来的畅想曲版班歌,点燃了同学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就是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她不仅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在无形中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董玉瑛以教学和科研为纽带,通过每周日的课题组汇报,师生之间保持紧密联系。她对学生“管而不死,理而不束,规而有道路可驰骋,范而有天地可翱翔”,使学生充分享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术自由。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她还探索多模块嵌入式“生态型”课堂,以问题、项目等任务驱动,实施翻转课堂;调控教学环节,细致分析学习态度、学习活动、学习习惯、学习质量等课堂诸多关系,构筑课堂“关系圆”,实现教学各环节无缝对接。



作为班导师,董玉瑛一方面通过教学活动来影响学生,熟练的讲解、风趣幽默的表述、亲切自然的交流、生动丰富的感染都让课堂更加有趣,集成了诸多元素的课堂更能吸引学生。她活用教材,采用适当教法,敢于创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她认为老师是一股可以影响学生人生的重要力量。努力通过教学平台实现“为师、为人、为学”的统一,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机结合,形成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创新,我之使命;勤奋深思,教师本色。”努力勤奋、认真做事、深入思考是董玉瑛承担二十多年班导师工作一直坚守的初心。她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日复一日践行于班导师日常工作中,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追求梦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班级多次获得校“学风进步班”“优良学风班”以及“优秀团支部”等荣誉称号,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达80%,多名学生取得专利授权、论文发表、竞赛获奖等创新成果。今年毕业的学生班级,考研录取率达36%,就业率为92%……


“我将继续以小我之执着,大我之情怀,无我之境界,日复一日践行于班导师日常工作,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在复杂的信息面前保持清醒,在多变的世界中追求梦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董玉瑛说。

 

毕振华做学生的“星光引路人”


将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将学生的难处逐一解决。担任班导师十余年来,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教师毕振华始终坚持“爱生如子”,把每一个学生装在心里,细心呵护。


班级的学生来自祖国各地,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生活习惯和思想个性,为找寻共同语言,走进学生心中,毕振华经常找学生聊天,充分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喜好兴趣、关注话题以及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毕振华多次找学生谈话,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提供解决方法,加强学业指导;对于情绪低落的学生,他在谈话之余,尝试通过一起打球等体育运动,调节学生情绪;对于有家庭经济压力的学生,毕振华一方面帮助他们申请学校勤工助学岗位,一方面在学习用品上进行资助。在他的努力下,一名曾经出现学业警告的学生在大学后半阶段成绩突飞猛进,直线上升,并成功签约与专业匹配度极高的半导体公司;一名同学毕业时更是同时拿到多个企业的就业协议;还有一位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同学自行申请到QS世界大学排名前五十的顶尖学府留学机会,在成功留学的同时节省了中介费用。


作为一名班导师,毕振华深谙学生的成长需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多元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毕振华认为,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样关键。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毕振华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他在光电创新实训课堂上借助Comsol等计算机仿真软件,将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可操作的数字化模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大胆实践,通过“动手做”的过程来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毕振华认为,班导师工作的义务,在于细微之处的工作和指引学生前行的责任。对于有考研意向的学生,毕振华通过询问学生的专业规划与地域选择,结合学生自身学习情况,给每名学生提供报考建议和复试技巧指导,并不定期地邀请暨南大学等高校光电专业负责教师来学院进行招生宣讲和答疑,让学院更多学生获益;对于有就业意向的学生,仅2023-2024学年,毕振华就自行或带队走访了浙江绍兴、湖北武汉以及辽宁省内沈阳、大连等多个城市的十余家企业,为学生搭建就业桥梁,助力学生顺利签约心仪单位。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班级有5人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学校的研究生;3人获得巴黎理工学院、悉尼大学等境外高校留学资格;1名学生留校继续攻读第二学士学位;15人顺利签约深南电路股份有限公司、长电集成电路(绍兴)有限公司、南宁铁路公安局等企事业单位,为自己大学生涯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实干中抒写教育情怀,三尺讲台,无尽师恩。面对12年来在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毕振华说:“教育和帮助学生、为学校教育事业作更多贡献是我的责任与义务。我始终要求自己做好同学们求知的‘引路人’,引导他们‘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