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大学

【“走转改”小分队报道】科技赋能 兴边富民——我校“文冠果新品种引繁与丰产关键技术示范”专项项目工作侧记

首页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30日 作者:李素梅 来源:党委宣传部

初夏,巴林右旗宝日勿苏镇的万亩木本油料林文冠果基地一派繁忙景象,其中,不少忙碌的身影是来自我校环境与资源学院的师生。自2022年学校根据巴林右旗实际需求设立“文冠果新品种引繁与丰产关键技术示范”专项项目后,项目团队积极发挥前期基础与专业优势,以科技赋能兴边富民,用科技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为万亩文冠果产业“把脉开方”


文冠果是中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寒、抗旱以及抗盐碱能力,是北方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优良树种。近年来,巴林右旗巧用沙地荒滩发展文冠果规模化种植及深加工,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宝日勿苏镇的万亩木本油料林文冠果基地原来是一片沙地荒滩,如今,依托文冠果干旱地区“造林先锋”特点,巴林右旗在当地开展了如火如荼的万亩生态工程,把黄沙漫漫的“万亩荒山”变成一望无际的“绿铺原野”。


“文冠果作为生态经济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既能发挥独特的生态作用,还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能服务于当地的乡村振兴,为巴林右旗带来持续的社会收益。”阮成江说。



2022年至今,阮成江带领着团队多次赴巴林右旗开展工作,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开展了万亩文冠果基地的土壤质量检测,为巴林右旗发展高质量文冠果产业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帮助建设种植区的同时,对巴林右旗当地的文冠果种植资源进行了整合和分析。万亩文冠果树苗成活率超过95%,在行间还可以种植药材,发展林下经济,切实增加农牧民的“绿色收入”。


项目组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辽冠1号”和“辽冠8号”及培育的文冠果良种“辽冠4号”“辽冠8号”与不同优良无性系,结合团队的丰产造林专利技术与成果,共营建文冠果示范基地9830亩。其中,文冠果种质资源圃600亩、采穗圃200亩、茶园200亩、丰产示范林1000亩。团队从山东安丘和辽宁朝阳引进优良无性系5个,进行了嫁接保存,成活83株。开展了文冠果不同种质的生态适应性及生长发育的调查观测,选择了83个优良单株,选择出富含神经酸优树1个、高油优树1个、高亚油酸优树1个。


春天摘叶子,秋天摘果子。文冠果的果实、根茎、叶子都可入药,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为了让浑身是宝的文冠果发挥最大经济效益,项目组采集了200亩茶园中8个地块的24个叶样,进行了富硒含量检测,确定了富硒土壤地块B6-2生产的文冠果叶片适合做富硒文冠茶,为开发富硒文冠茶提供了数据支撑。安装了4套数智系统,监测文冠果生长发育与环境因子情况,运行情况良好。


新技术助力文冠果产业跑出“加速度”


小果子可以“链”出大产业,文冠果蕴含着的巨大发展潜力。作为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文冠果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已呈现出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势头。今年,团队向巴林右旗当地企业“内蒙古中果文冠农林发展有限公司”转让了发明专利“一种文冠果丰产高接换冠的分子设计方法”。


项目组转让的专利首次提出并验证了文冠果低产林高接换优丰产改造的穗芽配套分子设计技术,转化该技术,可为巴林右旗6500亩及赤峰市的50余万亩文冠果低产林的丰产改造提供技术支撑,可实现文冠果种子产量从现有的30-50公斤/亩提高到120-150公斤/亩,亩种子年产值由900元-1500元提高到3600元-4500元,亩种子增收达2700元以上,巴林右旗6500亩文冠果仅种子年增收即可达1755万元以上,赤峰文冠果种子年增收可达13.5亿元以上;加工成文冠果油使巴林右旗6500亩文冠果年增收可达4387.5万元,赤峰市文冠果年增收可达33.75亿元。为巴林右旗提供65个就业岗位,为赤峰市提供5000名就业岗位,并具有较高的固碳增氧和防沙治沙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为巴林右旗及赤峰市文冠果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高稳产文冠果新品种和良种、无性规模化繁育技术及大量的优质苗木、丰产栽培和增产增效技术。对推动巴林右旗乡村振兴和辐射带动赤峰市百亿元文冠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进特色木本粮油产业提质增效,巴林右旗积极探索文冠产业府地校企协同合作发展新模式,截至目前,巴林右旗文冠果种植面积达到万余亩,不仅改变了巴林右旗宝日勿苏镇传统农业种植结构,也为当地农民开辟了一条绿色增收致富之路。下一步,巴林右旗将力争到2025年实现文冠果种植面积达3万亩,共享绿水青山带来的“生态红利”“绿色福利”和“产业效益”。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