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大学

【“走转改”小分队报道】新闻特写:当专业特色遇上传统文化

首页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0日 作者:李舒婷 来源:党委宣传部

秋叶摇身变成浪漫花束和多彩书签,用落叶绘成盛开的“石榴花”和立体明信片……靠着新奇的想法、巧妙的设计、精美的作品,前不久,建筑学院师生们与“一片秋叶的故事”刷爆了民大师生的朋友圈,为创意点赞的同时,更为作品的专业性、艺术性、文化性点赞。这些作品是建筑学院“品落叶之韵,道中华之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活动的成果之一,是学院学生半月有余的巧思之作。


“接到用落叶做创业设计这个消息之后,我们都很兴奋,大家聚在一起讨论,上网查找参考作品,在‘头脑风暴’中,一个又一个新奇的点子不断地冒出来。”建筑学213班韩童绯说。收集挑选树叶、压制剪裁、粘贴造型……为了展示最好的创意,学生们以寝室、工作室为单位,自由组队,发挥所长,挑灯夜战赶制作品,在互帮互助互学过程中,激发创新意识、提升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促进各民族学子交往交流交融。而一张张古色古香、充满传统文化韵味的书签作品、雕刻挂饰,在充分展示建筑学子手绘功底、审美水平、设计能力的同时,更传递出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之情。



近年来,建筑学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建筑学、城乡规划、环境设计专业特色,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将专业技能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新形式内容,以趣味性激发专业性,以实践教学强化理论基础,让学生们在“玩儿”中做,在做中学,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学生们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在一场场“变身秀”中为民大师生带来视觉盛宴。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产物,这首脍炙人口的“二十四节气”之歌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那么,不同时节的气候环境究竟有什么样的变化?不同节气里的农耕生产、民俗活动到底有什么不同?建筑学院学生用画笔描绘出了答案。清明时节的纷纷细雨、芒种时节旺盛生长的稻田、秋分时节成熟的麦穗……在学生们的笔下,诗歌里的节气不仅“活了”起来,还变身成校园井盖的新装,成为民大校园的网红打卡地。



在民大师生为“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井盖绘制活动”的创意设计拍手称赞时,学院又推出了“道美中华,画纸鸢飞”主题风筝节,五十多个学生小组主动报名,发挥创新思想与绘画特长,并综合利用动力学、结构学、材料力学等知识原理,自主设计出形态各样的风筝。从京剧脸谱到水墨画,从祥云到青花瓷,融合多种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风筝在民大上空高飞,在民大师生的朋友圈“疯转”。


建筑学院学生活动的频频“出圈”,得益于专业特色与传统文化碰撞出的火花,是学院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写照。一直以来,学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建筑文化有机融合,从劳动教育、学习实践、文体活动等多个方面着手,线上线下联动,打造手绘大赛、建筑模型大赛、教育劳动月、主题音乐会等一系列主题活动,穿插知识问答、互动交流等环节,进一步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的知识,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为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搭建宽广平台,为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拓展路径。



每一次活动的开展,学院从顶层设计、组织策划到物资配备等各方面给予支持保障,老师们全程参与、具体指导,学生之间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化教于心”的形式内容,不仅让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所学、职业选择、未来发展有了新的思考。


“学院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特色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党情国情校情院情,树立爱党爱国爱校情怀,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理想信念。希望各民族学生在活动中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民族团结的践行者,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脚踏实地,在实践中淬炼青春。”学院党委书记陈瑞说。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