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大学

【三全育人】有事找我!我是你们的辅导员

首页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8日 作者:学生记者:袁晓兵 成丝雨 皇甫宇杰 田彩云 孙士雅 编辑:田芮溪

秋意渐浓的民大校园里,设计学院辅导员王弘毅刚刚结束与学生干部的会议,拿起手机回复了几个学生短信的她又步履匆匆地赶去与提前约好的同学进行谈话。“这几天的工作几乎都是连轴转,除了日常工作,每隔一段时间也要和学生们沟通一下,面对面了解一下他们的近况,我也放心。”王弘毅微笑着说。


从教育引导到实践教育、从德育培养到学风建设,在学生日常管理中王弘毅始终坚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以自己的良好品行素质去教育引导、感染示范学生,她不仅是有烟火气的“知心姐姐”,更是教育学生的“理论能手”和学生安全的守护者。



这样的辅导员,在民大不止一位。他们是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扮演着大学生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角色。他们的一天紧张、充实,而又不简单,从学生思想的引领、文化活动的组织,到身心健康的维护、综合素质的培养、成长成才的发展……一句“有事找我”诠释着他们的责任和担当。


“有事找我,我都有空”


闻道楼里,国际商学院辅导员姜乐照例提前来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准备收集今天的学生健康信息。在等待开机的几分钟,他打开了手机查看各个工作群、学生班级群的消息,“因为疫情的原因,通知群的消息也比往常多了几倍,除了要完成以往的工作,还要及时接收学校的相关信息,并及时向同学们传达。”姜乐说。




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小到每日健康打卡,大到未来人生规划,姜乐都坚持“小事不含糊,大事不动摇”的工作原则,将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学生”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在姜乐看来,把常规的工作打好提前量,提高工作效率,这样无论他的“孩子们”什么时候找他,他都有空。



“老师,我有节课没选上怎么办”“老师,您前几天发的助学金申请要求我有点没看懂”……上学期开学时,外国语学院辅导员李响在工作时不慎脚踝骨折,在医院休养时期她心里惦记的仍然是她的学生们,被推下手术台后麻药劲刚过,她就开始逐一回复学生的信息。“这么多年来已经养成了手机24小时开机,QQ、微信等社交工具长期在线的习惯。”李响说,无论什么情况,只要手机一响她都会第一时间回复学生。


除了帮同学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李响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还善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渗透在方方面面。她常说,“辅导员要做的是指明方向”,要“硬性”管理学生、“柔性”劝导学生,将立德树人的大任务创新形式为同学们“可感知”的小细节。


“有事找我,我尽全力”


凌晨1点,理学院、预科教育学院辅导员许瑞卓的三轮车在距离学校南门还有15米的地方彻底没电了,他跳下车,推着这个帮同学们搬运了一整天行李的“小功臣”走回了学校。



今年学生返校前夕,许瑞卓带着班里的志愿者们连着忙了三天,把四百多名在校生、六百多名新生的行李都提前安顿在了他们的宿舍,确保学生返校后能够顺利入住、安心学习。“每年在学生返校前一晚基本是睡不踏实的,虽然已经有了多年的工作经验,虽然前期已经精心筹备,虽然已经和每一位学生联系并确认了行程,但还是想考虑得更加周全。”许瑞卓说。



“老师,我到大连可能得凌晨2点多了,校车是不是已经停运了……”返校期间,同样帮新生搬了一天行李的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谢瑾峰收到了班里同学的微信,没有丝毫犹豫,谢瑾峰回复他,“只要你到了大连,绝对不会让你无地可去,如果校车停运了我就开车去把你接回学校。”


在谢瑾峰眼中,学生离开了家,来到学校,自己就要承担起一份家长的责任,他总是把“不能让学生在需要帮助时联系不上自己的导员”这句话挂在嘴边,更落实到了实处。在担任辅导员的十多年里,每天晚睡早起、深入了解学生需求,时刻为学生着想已经成为了谢瑾峰的工作日常。


“孩子还什么都不懂,以后要麻烦老师您多费心了”“孩子第一次离开家,他比较内向,希望老师能够多关心关心”……谢瑾峰说,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都会跟他唠唠家常,“我知道当家长握着我的手把孩子交给我时,也把所有的不舍和不放心传递给了我,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工作,让他们放心。”


“有事找我,我一直在”


“老师,几个月不见甚是想念,即使来到了新学校,也时常想念民大。想念每次开学,火车站总是举得最高的民大接站牌,想念每次有事,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你……”这是今年的毕业生马耀阳发给环境与资源学院辅导员万博一的微信。他说,在民大的几年,万博一给了他很多帮助,在新的学校会遇到一些小问题,他第一反应还是想打开与万博一的聊天框。



“做辅导员这份职业有时候挺幸福的,这种幸福感其实就是来源于通过你做的工作,学生对你不再陌生与躲闪,敞开心扉,与你彼此需要与被需要,共同得到成长与进步。”万博一说,在学业方面她也会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指导。从大一的“一帮一”互助小组评比,到大四的一对一就业指导和长期的规划,她在此过程中不断了解学生的特点与需求,时刻提醒学生思考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沙具摆画,然后向组内成员描述画面。”土木工程学院里,辅导员朱月正带着她的学生们进行沙盘游戏,大家通过沙具构建个人压力事件模型,用非语言的方式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这种方法重倾听、重陪伴,少了说教味,对辅导员和学生们来说都很有帮助。”朱月说,作为辅导员只有与学生形成双向发展,才能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来适应学生不同时期发展的需要。多年来,朱月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播种希望、浇灌梦想,陪伴学生共同进步,与学生成为“成长共同体”。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民大辅导员秉承“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以“朋友”“家人”“老师”的三重身份,用自己的勤奋和敬业精神教育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榜样,书写着对学生“你有需,我必应”的承诺。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