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大学

【教师节特辑】“线上课堂•教育随笔”优秀作品展(二)

首页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17日 编辑:李素梅 李舒婷


编者按  线上教学的每一节课堂,每一个偶发的事例,都可能触动教师敏感的思维。线上教学工作开展以来,我校教师以随笔写作的方式,思考和发掘自己在线上教学中“教”与“学”的总结与感悟,与更多的教师分享自己的心得与体会,在学校开启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的征程上贡献智慧和力量。时值第38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党委宣传部将依托学校各媒体平台,陆续刊登部分优秀作品,以飨读者。 


匠心精耕“责任田”

□经济管理学院 田振华


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怎样有序展开?如何才能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同质等效?课程教学如何设计才能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线上教学开展以来,这类问题成为了萦绕在我们专任教师心头的大事要事。


线上教学既要激发学生“我要学”的动力源、也要构筑“要我学”的保障线。我主讲的《公共管理导论》,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为一些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也是将来学生报考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必考科目之一,还是学生考公务员时的高频学理基础。为了提升课堂质量,线上教学我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前分享考研考公讯息,引导学生密切关注时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在课程教学安排上,我搭建了“课前自主学习-直播互动探讨-课后巩固拓展”的良性循环。三环融合看似寻常无奇,实则需要每一环的高效、环环间的衔接,才能在内容深度上递进、广度上延展,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线上教学,转换了教师角色,我们由原来的课堂主讲者,逐渐转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引领者、激励者、指导者与创新者,教学相长中推动线上教学的顺利开展。


在教学实施中,我会将课程每章节的内容根据重点难点进行分层处理,分别安排在课前自主学习环节、课上共同研讨环节、课后巩固拓展环节。各环节环环相扣、深化延展,旨在打造三环融合式的良性循环模式。在课前自主学习上,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其对新知识的初步认知到深层次的理解应用,循序渐进、逐步延伸。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如何,大部分同学的掌握程度怎样,直接关系到直播时的重心把控,即要讲些什么,怎么讲授,如何衔接。我的做法是提前一周通过企业微信布置预习任务,明确预习应达到的目标,尽量结合章节内容将任务具体化、可视化,如明确列出所要回顾的老知识点、所需了解的新知识点,并通过名词解释、简答题等形式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为下一环节的直播做好准备。直播时共同探讨。在批阅上个环节的打卡作业基础上,可以大致了解了同学们的预习效果,直播时的内容选取有了较强的针对性和深入性。


为了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同学们的求知欲和获得感,围绕章节重点难点,补充教材配套PPT,添加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及相关官媒视频片段,通过案例融入,运用启迪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师生一起较为深入地解读公共生活实景。通过腾讯会议、雨课堂等平台的弹幕或投稿与同学们在线互动,进一步了解同学们对章节重点难点的理解情况,并据此实时调整进度安排,以保障直播的有效性。直播互动中还会根据课程章节内容自然而然地加入相关思政元素,耕好育人的责任田。直播课后,我会及时布置课程作业和预习任务。同学们即可根据需要利用腾讯会议、雨课堂等平台的录制回放功能,反复观看直播时尚未理清悟透的知识点,并结合配套教材完成课后习题并及时提交。


与传统课堂相比,线上教学存在反馈有延迟、过程难把控等问题。鉴于此,我采取了综合考核的办法,注重过程管理,从出勤、直播互动、作业、测试、考试等维度设计考核比重、制定考核方案,以弥补线上课程考核的不足。


虽然线上教学是战“疫”时期的应急之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来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所以,促进线上教学的理念转型,助推课程实施的“范式”革新,优化线上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既是我们为疫情防控作出的应有贡献,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育人责任,我们会继续用心守护学生成长成才。


“疫”路云课程 线上共成长

□生命科学院学院 金黎明


教育是教书与育人的结合,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统一。在我看来,教育不应只是教授学生书本知识,更要教会学生与知识、社会的关系。正如叶芝所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每一位学生就是能给社会带来促进效益的星星之火。


我主讲的《药物分析》课程目标是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掌握药品质量检查控制的知识技能,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使用和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具有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从中不难看出,《药物分析》课程中贯穿着诚信敬业的职业素养教育、辩证思维教育,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勇于探索、不畏艰险的科学精神教育,社会责任意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教育等思政要素。


这些要求,不会因为授课方式的转变而转变,在线上课堂,我仍然要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我把《中国药典》的内容与进展情况通过屏幕讲述给学生们,并引领学生发现其背后的故事。从1985年开始,《中国药典》才正式形成5年出版一次的规律从中可以看出,经济社会发展驱动科学技术发展。


新型冠状病毒发生以来,虽然一次又一次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但是精诚团结的抗“疫”行动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强国、大国的实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雷神山、火神山、方舱医院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建成;医务工作者们勇当逆行者,守在抗“疫”一线;科研工作者们紧锣密鼓,研制疫苗,用所学知识帮助抗“疫”。


我在给同学们讲解“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过程中,会结合本学院曹际娟教授研发出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新型检测方法——恒温荧光快速检测法,让同学们印象深刻。此外,许英梅教授积极对接前期科研成果转化企业,指导厂家生产具有抑菌消毒作用的木醋液产品,先期生产的12吨抑菌消毒剂产品全部无偿援赠湖北,后期又捐赠中南民族大学10吨;刘宝全老师放弃寒假休息时间,赴北京与研究团队共同研究新冠肺炎的发病过程及相应的干细胞生产与制造方案,并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同制定了新冠肺炎病人的干细胞治疗方案……身边的老师们立足专业,发挥才智,在疫情防控斗争中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在课堂上,我勉励学生们热爱自己的专业,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将来也像这些优秀的老师们一样,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发挥专业优势,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和社会既是促进关系,也是制约关系。2006年,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欣弗”牌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降低了灭菌温度和时间,无菌检查和热源检查不符合规定,造成十几人死亡的恶性事件。我以此案例教育学生,药物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关系着人们的生命与健康,其质量不容忽视,必须养成药学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职业素养。


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完善。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学习环境,都要不断努力学习。高校是文化的集散地,每一位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希望同学们树立“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信念,铭记肩上的使命和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守护好“空中课堂”

□生命科学学院 赵轶男


新冠肺炎疫情给学生返校按下了暂停键,我们再次开启了线上教学模式。面对线上教学,我将三尺讲台化成一台电脑,不忘教育初心,在我的阵地里,守护好我的“空中课堂”。


平日里,我虽然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和研究,但是借助什么工具完成“线上教学”任务,仍是摆在我面前最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对信息技术能力欠缺的我无疑更是雪上加霜。正当我为之困惑和焦虑时,学校为我们进行了雨课堂和腾讯会议平台相结合进行线上教学的指导讲座,帮我理清了利用雨课堂进行线上教学的操作思路、如何在线上教学过程中进行师生互动。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架起设备、对着屏幕,开始了我的第一节“空中课堂”。虽然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进入直播间的瞬间,多少还是有一些紧张和担心。当我和学生们开启了摄像头,看见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瞬间感觉我和学生们的距离仍然很近。师生的互动、活跃的课堂,让我也逐渐地找回了课堂的熟悉感。


但是,课堂上的小故障还是会时不时地发生,“老师,雨课堂我进不去了。”“老师,网络太卡了。”“老师,怎么没声音了?”“老师,我看不到画面了。”…… 我的屏幕上、微信上传来各种信息。我在心里一遍遍告诉自己不能着急,要安抚同学们的情绪,解决好同学们的问题。“同学们,不要着急,退出再重新进入,很快就会正常的。”“咱们把摄像头关闭。”我不断地给同学们建议,解决同学们的一个又一个突发小问题。或许从声音中同学们听出了我的慌张和焦虑。“老师,可以了。”“老师,声音、画面都很清晰。”“老师,一切都很完美。”他们在报告课堂情况的同时,还暖心安慰着我。课程又恢复了正常。我知道,同学们也在理解、鼓励和支持着我。于是,我重新拾起了自信,与这些求知若渴的小可爱们度过了余下的课堂时间。


这一节“空中课堂”,我收获满满,我读懂了“线上教学”这份特殊使命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要求自己。我和同学们之间的互相理解和鼓励,也让这个疫情的当下,多了一份爱和信任。特殊的时期,我们用特殊的方式工作,以爱为名,坚守战“疫”阵地,践行教育初心和使命。


如今,再次守在电脑前开启云端课堂,与第一次课堂相比,多了一份从容,少了一份不安。但初心不变,热情不减,我将继续创新线上课堂互动形式,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疫情发生后,所有人都在为抗“疫”大局努力,换来了整体上抗“疫”局面的可防和可控,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所有人的努力下,一定会战胜疫情。待疫情退去,我们再相聚民大,共叙情谊。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