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大学

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班导师李仂:与学生们打成一片

首页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07日 作者:学生记者 郑友哲 编辑:李素梅

“我常和学生强调,大学时期要掌握学习、做人、处事三个本领,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培养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优势并将其作为未来的事业。”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班导师李仂说。


对于建筑学院的学生来说,工作室是他们学习的“主战场”,不仅专业主要课程的学习要依托工作室完成,一些学科竞赛、教师指导、朋辈互助等也常以工作室为单位来进行。工作室由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他们共同学习、相互帮助,工作室的学风浓厚。如今,工作室已有四位省级优秀毕业生。仅2021年在学科竞赛方面就取得了A2类学科竞赛二等奖一项,A3类学科竞赛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三项。


“班导师工作是一项系统又繁杂的任务。”多年的班导师工作,李仂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经验。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会遇到不同的学习生活问题,这些都需要班导师尽快了解情况并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案,这也决定了班导师日常工作不可能按照统一的模式对待每一位学生。“在班导师工作开展过程中,我尝试通过种种细节的捕捉并寻求恰当的话题,以此来拉近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习状态。”通过这种方式,李仂准确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日常表现、总结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探索将学生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的新路径。



李仂紧密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困难学生帮扶、日常教育管理和班级组织建设等工作职责做好“五抓”落实,做好学生的“主心骨”,学生的大事小情都可以找他商量。这种培养理念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学生们无论人在何方,从事什么工作,都会习惯和李仂聊一聊,即使已经毕业的学生,他们之间仍然保持着联系。“他们会向我诉说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或是‘高光时刻’,比如和我分享加薪的喜悦。虽然已经毕业了,但还是会对工作室的建设提出建议,有时会给学弟学妹推荐工作和考研机会。”正是在这个友爱的集体里,学生们以老带新,不断收获,一路成长。


李仂还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学科竞赛、专业热点问题当中去,以研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与专业发展紧密相关的话题,引导他们在专业课程中充分融合并深入探讨。如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等,都成为了课程教学中的讨论焦点,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增强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李仂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班导师,首先需要从自身做起,要有坚定的信念,鲜明的立场,健康的体魄,正直的为人,渊博的学识。在和学生交往过程中,既能够和他们打成一片,又能给学生们树立榜样。大连“11·03”疫情发生后,李仂第一时间主动报名住校,住校后,李仂马不停蹄到教学区、建筑馆、图书馆看望做课程设计、备战考研的学生。他不但指导自己工作室的学生,还把整个年级五十多名学生的学业指导工作扛在了自己肩上。他鼓励不同年级,不同工作室的学生分批、分时段来教学区探讨专业学习,发挥传帮带的效应。学生们看到自己的班导师跟他们吃住在一起,也备受鼓舞。


做课堂的掌舵者,做学生的引路人,李仂以真情、真心和真诚去教育和影响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班导师恪尽职守和跟进时代、紧跟潮流的责任担当。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