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大学

【打通教育管理服务学生“最后一公里”】陈晓云:与学生共同成长

首页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0日

今年9月,机电工程学院教师陈晓云迎来了她的第5届学生,接下来的4年,她将和29名自动化213班的萌新们一起,收获在民大,成长在民大。这对于陈晓云来说既是新的开始,也是过往的延续。


在学生的眼中,陈晓云不仅是一名合格的班导师,更是“朋友”和“亲人”。作为一名从事班导师工作十余年的老教师,陈晓云在班导师工作上虽然有着大把经验,但她永远怀揣着激情与信心,责任与奉献,努力当好学生们的大家长,让学生体验到家的温暖。


在还未与新生见面前,作为班导师的陈晓云就已经将自动化2021级培养方案认真研读。由于从事过教学管理工作,陈晓云对于课程设置相对比较熟悉。每学期指导学生选课、为学生统计学分、提醒学生补考,都是陈晓云必做之事。根据培养方案,陈晓云会告诉学生们接下来的四年该做些什么,课程设置都有什么环节,未来的工作方向是什么,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作出针对性指导。


有的学生数学基础差,但动手能力强,陈晓云就指导他们参加专业比赛和实践活动。有的学生本身学习成绩好,但缺乏自信心,陈晓云便一直陪伴在身边鼓励他们。陈晓云的其中一名学生,大学期间成绩非常优秀,但由于家庭原因,一度想放弃考研,在陈晓云的鼓励下,她坚持考研的道路。但结果却不尽人意,这给她带来了严重的打击。陈晓云为了让她重拾信心,毕业之后陈晓云依然时常去看望她,为她提供帮助,鼓励她再考一次试试。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位学生最后成功考上了东北大学的研究生。


“针对学生要因材施教,不可能每个人都能考上研究生,要多和学生接触,了解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建议。最重要的是要给予他引导,而不是要求他做什么。”陈晓云说。



在对班级学生静态数据“一口清”方面陈晓云一直有着自己独特的小妙招。因为热爱旅游,陈晓云去过国内很多城市,所以陈晓云了解一个学生先从了解他的家乡开始。通过和学生聊他们的家乡,陈晓云很容易和学生拉近关系,和学生的交流自然也增多了。在一次去贵州凯里的旅途中,陈晓云受邀去到一名贵州籍的学生家中家访。陈晓云便买了许多面粉去到了学生家中。学生家在一个苗寨中,很偏远,但陈晓云却被当地淳朴的民风所打动。寨子里的每户人家都邀请陈晓云去家中吃饭,她们还一起在学生家中包饺子,全村人聚在一起吃饺子。在陈晓云离开的那一天,大家身着苗族服饰,和她合影。后来在陈晓云的鼓励下,这位学生成功考上了中南民族大学的研究生,现如今已经是博士了。


这次旅行让陈晓云十分难忘,也让她的旅行更有了意义。在后来的旅行里,陈晓云也会经常去学生家里看看,这样的接触让陈晓云和她的学生感情更加深厚。长时间的交心,让陈晓云和她的学生不仅仅是师生关系,陈晓云从陈老师变成了“陈妈”“陈姐”。


现如今面对零零后的学生,陈晓云发现他们和以往的学生很不一样,“现在的学生更成熟,更独立,和老师的沟通会更少一些。”陈晓云时常要求学生多在班级群沟通,有问题一起解决,努力促进班级的良好氛围。面对一群新时代的大学生,陈晓云依然坚守着初心,主动和学生交流。


“作为班导师,要做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最好的做法便是言传身教,要做学生的榜样,要想让学生尊重你,你就得做到言而有信,并且尊重他们。还要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陈晓云说。


虽然已经从教十多年,陈晓云依然认为自己有许多的不足,面对学校提出的“四深入”“五到位”等系列要求,陈晓云表示要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另一方面还要多了解新时代的年轻人,努力融入到他们中去。现如今两校区教学的工作环境让陈晓云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零零后的面孔也给陈晓云的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但她说,她会坚守教育初心,担当育人使命,探索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潜心治学、关爱学生、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信息来源 学生记者 张强丰 责任编辑 李素梅 大图设计 李舒)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