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大学

电商学院:跨域协同构筑产业育人新高地

首页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8日

作为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平台+”工程的跨学科、跨学院平台之一,电商学院自2016年7月成立以来,秉承“跨域协同、创学为用、民族情怀、产业育人”的理念,从资源整合、条件建设和试点牵动三条主线积极推进,为践行学校办学宗旨,支撑学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目标,进而在牵动传统专业转型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整合资源 产教融合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上到金石滩校区G区二楼,就能看见淘易购电子商务公司的办公室,几名公司员工正带领学生们在电脑前研究分析公司近来的运营问题。

这是电商学院多个合作企业之一,业务涵盖电商贸易、企业级电商咨询服务以及技术服务等。公司精英团队进驻我校,设置人力资源部、市场营销部、品牌营销部等14个部门,部门“员工”来自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国际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多个学院的不同专业的学生。学生们在真实的技术岗位上,利用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的“同人网”电商平台进行操作,展示体验中心里,摆满了他们设计制作完成的商品。

环境真实、平台真实、业务真实,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开展企业管理、平台运营、推广宣传等业务,接受企业专业人员的培训,这些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同时也是个不小的挑战,这也正是电商学院“产业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大胆创新。

“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对接,电商学院的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与社会优质资源的全面融合,创设了一种以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导向的培养环境和机制,这就是我国高等教育倡导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机制。”金石滩教务工作办公室主任刘晓东说。

电商学院目前已与数十家电商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合作,按照“学校、企业、行业精英”三三制原则,组成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建立校企协同师资队伍,共育电商产业高端人才。

以市场营销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作为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在2017级市场营销专业中增设了“电商实验班”,成立了“西南民族生互联网营销技术特训班”,经济学、旅游管理等其它专业的改革方案已逐步实施,以电商学院平台牵动学校商科类专业转型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

服务地方 服务民族 共育英才

面向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电商人才缺口,面向民族地区电商产业发展战略的人才需求,电商学院与大连金普新区(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以及多个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进行合作共建,形成一个“政-行-企-校”四维协同的产业人才支持平台。

围绕“以电商全产业链为实践导向”的育人目标,电商学院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逐步落实。不久前,“大连金普新区电商产业育人基地”正式挂牌,电商学院与贵州铜仁、内蒙古鄂尔多斯等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大连市电商协会和其他相关企业的一系列合作协议也一一正式签署,合作领域涵盖了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学术研究、就业创业等各个方面。

“大连是东北地区电商产业前沿区域,我们要紧紧依托大连的地域优势和民族地区电商产业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打造电商人才培养的高地,牵动商科类各专业的改革和发展。”电商学院常务副院长、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刘大志介绍。

目前,电商学院已经完成了基础条件的整合优化,通过对现有实验室的调整改造,按照电商产业链的布局,建成了包括“仓储与展示体验中心”“市场与运营中心”等在内的8大功能中心,开发建设的“电商实战及教学系统和电商金融系统”平台并正式上线运行,基本完成了电商教学设施及功能布局。

在刚刚结束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家进校环节,专家们对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念、思路和建设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电商学院作为学校商科类教学模式改革主要平台,为学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提供了重要支撑。下一步将结合评估整改工作,制定方案,做好顶层设计,完善体系、打通平台。以新版培养方案修订的契机,尽快落实相关专业与电商产业需求融合的培养计划,做好教学环节涉及的师资、学分认定政策等建设工作,牵动专业转型的同时,使学生尽快受益。同时高标准开展建设,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设定短期和长期工作目标,注重总结和成果积累,为学校培育高水平教育教学成果提供支撑。”党委副书记王晓华说。

(信息来源 学生记者 贾慧芳王莉娜 责任编辑李舒婷创意设计杨琨)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