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大学

“一帮一”让各族学子共同成长——记我校“一帮一”常态化互助学习平台

首页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8日

“我们小组共有四名成员,来自不同的民族。小组成立之初我们就明确了帮助目标,希望通过学习上的帮助,降低被帮助对象挂科率,对于基础课程,在保证不挂科的前提下,力争提高分数标准。”刚刚结束的2017年秋季学期优秀“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评选活动现场,来自机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161班的土家族小伙儿唐浡瑞,详细地向评委们介绍着自己所在的“FBI”学习互助小组。

自参加“一帮一”活动以来,“FBI”小组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表,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计划人手一份。满族女孩刘雯昕为壮族男生黎通讲解线性代数行列式的计算,汉族姑娘徐静仪为大家讲解重积分章节课后习题……经过半学期的互帮互助,徐静仪保持了大一两学期班级排名第一的好成绩,拿到了国家奖学金;刘雯昕的成绩进步了九名,获得综合一等奖学金;唐浡瑞进步了16名,拿到了综合三等奖学金;而黎通的英语视听说和读写两部分分别提高了15和13分,高数成绩更是从挂科警报边缘一跃进入中上等。“FBI”学习互助小组的帮助成果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肯定,在评选中获得了模范奖。

在我校,像“FBI”这样的学习互助小组目前已有2727组,参与人数达10379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703人。通过学习互助,小组中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平均分至少提高了10分。

“我们通过搭建‘一帮一’互助学习平台,包括组建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一帮一’互助小组,采取‘一帮一’‘多帮多’等形式的学习互助模式,把互助学习小组建成继班级、寝室之外的另一个常态化组织。鼓励学生围绕项目和课题,不分民族、跨专业、跨班级组建互助学习小组,发挥学生在不同科目上的优势,促进学生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交往交流。”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处长王喜春说。

为了鼓励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评选活动,以发放奖金的形式奖励表现突出的学习互助小组。评选活动中,各学习互助小组围绕学业帮扶、生活交流、民族团结等方面进行汇报,旨在鼓励动员学生积极参与,进一步提高对开展“一帮一”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扩大活动教育覆盖面。

理学院、预科教育学院维吾尔族学生艾布都西克尔.阿布所在的学习小组2015年就成立了,最初只有三名成员,发展到现在,这个“家庭”里已经有八名成员了。“我们组有很多学霸,他们每年都会拿到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跟他们在一起学习,氛围很好,我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有了很大提升。”艾布都西克尔.阿布介绍说:“学习之外,成员们也会相约吃饭、打球、爬山、放风筝。”“一帮一”活动将小组不同民族学生联系在了一起,丰富的活动形式更是增进了他们之间的感情,为营造团结和谐的校园氛围提供了有力抓手。

“一帮一”为学生们学习、生活多方面的沟通打开了渠道,丰富了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形式,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校园。

“最难忘的是我们小组成员一起参加民族美食文化节,为了在文化节上展现出我们小组最佳的风采,寒假在家,我跟妈妈学做饭,罗义鲜和张香美准备申报材料,马金念和英特扎尔回学校后负责买食材,李苛祎做PPT,每个人都有分工。活动当天,我们做的美食得到了很多师生的欢迎和好评。这个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生命科学跨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162班土家族女孩儿石瑞桃说。

“一帮一”常态化互助学习平台,立足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和要求,将民族文化、校园文化融入到学风建设过程中,创新教育式方法,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意识根植于学生内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田生根发芽,让各族学生在民大校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通过“一帮一”,各民族学子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谅解,“共居、共事、共学、共乐”的“一家亲”格局已经形成。

(信息来源 学生记者师云凡 责任编辑李舒婷创意设计杨琨)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