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大学

特别策划之四:不忘教育初心 牢记育人使命

首页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05日

编者按 2018年以来,学校党委紧随时代步伐、抢抓发展机遇,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全面落实学校党代会精神,以“三个突出”战略为引领,深化“三项重点工作”,持续抓好“三件大事”,成效显著、硕果累累。回首学校筚路蓝缕、奋斗创业的发展历程,每一次进步、每一点成绩,离不开党和国家对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关怀与支持,离不开学校党委和历届领导班子的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更离不开一代代教职员工的辛勤耕耘、恪尽职守。今年学校表彰了一大批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代表。他们有的志在教学,专注于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有的心系科研,致力于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有的默默无闻,日复一日奉献在管理、服务的第一线。这些在各自岗位上矢志不渝干事业、孜孜不倦育人才的形象,是“民大精神”的生动写照。他们是民大创新发展的栋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教师的担当。

党委宣传部推出以“不忘教育初心 牢记育人使命”的主题宣传,从22位获得突出贡献奖的教师中,撷取一些故事片段,展示他们坚守讲台、立德树人、甘于人梯,勇于奉献的精神和风采。

设计学院教授:包海默

在今年学校召开的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暨2019年庆祝教师节大会、班导师工作会议、新学期工作布置会上,包海默作为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负责人作了发言。他认为,进行专业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作为设计学院的院长,特别是作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辽宁省首批一流示范专业、辽宁省首批优势特色专业、辽宁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以及辽宁省工程专业改革试点专业的负责人和主要执行人,包海默对于专业建设很有发言权。包海默长期在教学一线,他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推进产教融合,培养产业急需一流人才》获得了2018辽宁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作为专业负责人的工业设计专业获批2018辽宁省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并申报国家本科一流示范专业评审。他组织推动产品设计专业获批2019辽宁省第二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并申报国家本科一流示范专业评审。

当然,这些专业建设取得的成效,离不开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今年是包海默来校的第16个年头,这16年,他见证了设计学院的发展壮大,个人也收获了一个又一个奖项。仅2018-2019年度,包海默就带领师生团队获得德国红点概念奖4项,推动我校德国红点奖亚太区大学排名达到第1名。获得德国iF天才设计奖7项、中国红星原创银奖1项,未来之星大奖1项,红星原创奖3项。

今年6月,国内外设计领域的上百位知名专家学者来到我校,参加“设计的边界”2019全国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暨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年会。设计学院的学科建设创新和教学理念发展得到了业界和学界专家的肯定。这次会议对设计专业和学科在国内相关领域的影响力起到了较大影响。

包海默不仅把专家学者“请进来”,这一年,他也作为专家被屡次“走出去”,他入选了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他受邀担任韩国知名设计大奖K-Design Award设计奖全球评委、大连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初评评委、辽宁省本科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终评评委。作为主要执行人负责2019年大连市市长杯的整体策划、组织、评审及展览展示等相关工作,圆满完成整体工作,受到大连市领导、行业协会和众多参赛者的一致好评。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陈兴文

1998年,陈兴文正式调入我校,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也从当初的一个尚显青涩的青年教师,历经各种磨练和考验,现已成长为学生喜欢的引路人。

但无论怎么变化,每天和学生相处的热情和激情一直都在。“教育就是为了学生,只有真正的去看到他们的需求,去解决他们的问题 才能算作是真正地关心爱护学生。”陈兴文说道。

现在,陈兴文不仅负责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两门专业课程教学,还是研究生导师,带领研究生进行课题研究。“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老师总是要多想一些办法才能把课堂调动起来,尤其是理工科,要让同学们有求知欲、有积极性。”为了让性格各异,基础不一的学生们都能容入课堂,充分的参与课堂教学,陈兴文有许多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在传统课程教学方式上,引入基于合作学习的项目制教学、基于工具软件实现书后习题及基于课程目标的分段式形成性评价等方式。在《信号与系统》课程通过布置研究性学习题目,把全班同学打乱分组,每五个人一组进行项目研究,组内成绩较好的同学帮助基础较薄弱的同学,可以让学生课下忙起来,课堂上动起来,同时也可以增加课程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达到学用并进。

“亲其师,信其道。”每天陈兴文收到的微信信息,除了日常的工作以外,最多的就是学生们的消息了,他从来没有把同学们的烦恼和遇到的各种困难当做是自己的负担,而是珍惜每一位同学可以与自己推心置腹、交换秘密的像朋友一样的信任。“要用心地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一直是陈兴文的践行的理念。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生要得到全面发展,创新精神和文学素养都应具备,因此陈兴文经常会带领学生去参加各类竞赛。“多做学生需要的事情,多做对学生有益的事情。而事实证明只有实践才是最好的老师,我要他们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起来,也想让他们开拓眼界,去看看别人是怎么运用知识的。所以我在学生比赛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多。”到目前为止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机械创新设计、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类重要赛事都取得了标志性成果,同时引导学生将参赛作品转化成论文和专利,提升同学们的科研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上星期,陈兴文刚刚带领信息通信工程学院的本科生前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参赛,虽说是机械类,专业上有些差距,但因为他们在选题上和“信息”的相关知识结合了起来,最终拿到了一个一等奖建议及最受欢迎作品。通过指导学生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可以给学生提供与其他高校交流学习和开阔眼界的机会,还让各民族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学校为他们成长成才、施展才华创造的良好条件,让他们今天在校有体验感和收获感,明天成为母校的代言人。

“我们要用心去结交学生,只有敞开心扉才能真正地和学生成为朋友。我将尽其所能把学生拖起举向更加高远的未来。”陈兴文如是说道。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孟佳娜

“教学过程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用知识育知识,以人格育人格’的教育理念、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是我讲得好,更重要的是学生听得懂,愿意听。”孟佳娜说。

今年是孟佳娜站在大连民大讲台的第12个年头,十多年来,她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主持科研项目、学院学生的学风建设。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任,组织本专业教师参加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制定2019版培养方案、2019版培养方案的执笔人。还组织教师参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在2019年计科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性专业。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类、学术成果类二等奖”、参与的教改项目“大学数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获评优秀……

孟佳娜通过了解学生整体情况,熟悉学生学习状态,跟踪学生学习成果,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用“雨课堂”和学生互动,“雨课堂”是微信上的小程序,学生们可以在上面观看老师上课课件,做老师发放的习题与通过发送弹幕让老师了解学生的想法。孟佳娜利用“雨课堂”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数据,考核学生。还采用小组讨论、学生讲授等方式,使自己起到一个引领和指导的作用,让课堂气氛调动起来,学生思维活跃起来,真正做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孟佳娜认为,如果没有科研做支撑,大学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灵魂”。在教学期间,孟佳娜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辽宁省教育厅项目科研项目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作为主编出版教材3部,其中有1部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材2等奖。“教学是老师的第一责任,而科研是老师的研究兴趣所主导的,是提升自我、认识自我的很重要的体现。科研的成果可以在教学内容中有所体现,可以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起到很大作用。”孟佳娜说。

另外,孟佳娜还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多项国家级与省级比赛项目,获得优秀成果。“201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省二等奖,“第九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全国二等奖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正在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这需要专业教师不断摸索、积累、学习,找到适合我们的发展之路。也希望专业教师能培养出更多优秀学子,让专业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为民族地区、辽宁地方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孟佳娜说道。

文法学院副教授:何江

“从教十余年,我的感受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学生,精心组织教学。”何江说。

何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呵护学生,也受到了学生的尊重与爱戴。他担任着新闻学专业2016级2个班的班导师,在班导师工作中,他不以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所有学生,平时注意与学生沟通交流,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鼓励个性发展,引导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新闻2016级学生在2018-2019学年获得国家级奖项10项,省级奖项30项,完成大学生创新项目10项,公开发表论文8篇。他个人也连续八年荣获学校优秀课外活动指导教师,2019年3月获得了第六届中国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由于新闻学专业师资不足,何江就主动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2018-2019学年讲授《新闻摄影》、《广告学》等9门专业课,为了上好每一节课,他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虚心请教,认真查找教学资料,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尝试多样的教学方法,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记录教学体会,完善教学模式。在从事新闻学专业教学活动中,建立了颇具特色的启发式、研讨式与协作式相结合的“三位一体”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他还依托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制作了《新闻摄影》全程教学录像,丰富了校园网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了《广告策划》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提升了新闻学专业精品课建设质量。

何江深知,专业平台的建设水平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担任新闻系主任以来,何江力求将新闻学专业打造成优质教学平台。他多次外出到其他学校调研了解优秀的人才培养经验,并走访我校新闻专业毕业生了解社会对新闻人才的需求。定期和新闻学专业教师开展座谈,一方面查缺补漏完善现有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完成2019版新闻学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并通过学校验收。经过全系师生努力,2019年6月新闻学专业获批辽宁省一流示范专业。

(李素梅 学生记者 刘松楠 包青青 创意设计 杨琨)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