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大学

线上“教在民大”:立德树人 不辜负每一个期盼的眼神(三)

首页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07日

当一张张青春的脸庞变成一个冰冷的屏幕、课上师生交流变成发弹幕、课后辅导变成私聊,当老师主导、学生跟随、情境驱动变成了学生自主、教师辅助、任务驱动,无论是对已有过线上教学经历的老师,还是首次试水网上开课的老师,线上教学对老师们来说都是一个新挑战。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辜负每一个期盼的眼神”,线上教学开展以来,我校教师们不断探索尝试,积极参加培训,认真学习平台使用方法,努力做好线上上课方式的各种预案,为线上教学顺利开展付出了大量心血和艰辛劳动,展现了教师坚守教书育人的本分,积极履行另一份防疫责任的担当。

架起爱的云端课堂

特殊时期,面对线下授课到线上教学的转变,改变的是授课方式与场所,不变的是教师坚守岗位、立德树人的使命和初心。

“作为一名和黑板粉笔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教师,对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及敏感度等方面都远不如青年教师,线上教学完全是零基础、零起步。”具有三十余年教龄的省级教学名师张树安,拥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实践中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当他得知疫情防控期间将以线上教学形式进行授课时,心中多少有些顾虑。

面对这场教学模式变革的挑战,为了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确保教学质量不打折扣,张树安开始夜以继日地不断钻研在线教学的技术与方法,书房成了他的阵地,从选教学平台、建课堂、发邀请码、传资料、签到、布置作业等基本操作一步步学起,把学校推荐的慕课、雨课堂、学习通等平台一一摸索了一遍,正式开始线上教学前,在家里花了大量时间认真查找资料,仔细修改教案,摸索线上学习辅导工具,充分研究在线教学平台和录屏软件的使用方法,多次试播,第一时间观看回放,总结经验,从中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及时纠正。从适应摸索到逐步掌握,在教学内容、教学工具和交互模式等方面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和优化创新,充分利用屏幕分享的形式与同学们“隔空对话”,针对线上授课如何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问题,他将教学内容碎片化、精炼化,建立知识体系框架,增加连线提问和课程讨论。

“线上教学的确很有挑战,和线下授课相比,没有板书,无法绘图,不能推导公式和函数运算。原本可以在板书解决的问题,只能不断调整课件,依靠把课件做得更详细了,长期对着屏幕,身体也会有些不适,课后通过网络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一一答疑,虽然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但觉得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更近了。”张树安年近花甲,但一张张精美的PPT映射出了他精心的备课,直播中精彩的讲解凝聚了他辛勤的汗水,课后与同学们的互动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了在校的感觉,精心批改和评价的课堂作业更是让学生受益匪浅。通过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最大程度提高了网课学习的效率,让线上教学“渐入佳境”。

每次课后张树安都会为班级同学制定经济专业词汇,开展如“区域经济论坛”“供给侧改革”“有关一带一路的讨论”的线上线下交流会,线下即定期的专业论坛,线上即班级群里每次关于经济学相关热点问题的讨论,在寒暑期间给学生们布置实践作业,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提升专业素养。

目前的线上教学,把传统课堂由三尺讲台变为了网络直播,三周线上教学结束后,张树安深有感触:“教师要想站稳三尺讲台,真正取得课堂话语权,必须不断增加知识储备,以渊博的学识赢得学生的认可、尊重和欢迎。当前的线上教学的确与传统教学大不相同,如果不能采取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特点的教学形式,将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谈到自己的线上教学担任主播的经历时,他说:“线上课堂虽然没有了师生直接面对面的机会,但是却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增强了,开展线上教学,很多学生消除了平时在课堂提问时的顾虑,更多的同学愿意在线上教学时参与互动,这种距离的拉近更方便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在开展线上教学的同时,他十分注重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这场抗疫斗争所蕴含的制度优势、抗争精神和家国情怀。作为班导师,他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克服困难,努力进取,为学生解答专业就业中有关疑问,得到学生肯定和尊敬。由于张树安课上的认真负责,课后对学生的关爱有加,同学们都喜欢亲切地称呼他“安叔”。

60后的张树安用他对教学的严谨负责、不畏困难、敢于钻研、无悔奉献的精神践行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走上崭新的讲台

“虽然我已经工作36年了,但对于线上授课,我是文盲。Mooc刚刚兴起的时候我注册过,也知道有很多优秀的资源,但不知道怎样用,未曾深学以至于渐行渐远。”理学院教师马玉梅说道。

可是,作为一个站在讲台上多年的老教师,不能被新的教学模式难倒,马玉梅马上找到学生的微信群进行演习,学生志愿报名,成立了由30名同学组成的高等数学先导组,每小组 4-5 人。组长负责小组同学的课后预习、作业讨论、问题汇总以及出勤考核。随着演习的进行,马玉梅慢慢找回了信心。

演习一结束,马玉梅立即把她的体会分享到理学院工作群,很多教授参与互动,大家根据各自总结的经验,从中午一直练到深夜,在不断尝试中,他们彼此打气,收获了热情与成长。开学前,学院组织牛大田、孙雪莲、刘力军几位技术熟练的教师先行试用了各种平台,并召开全院视频会议为老师们进行了使用操作演示。由于马玉梅没有技术基础,必须从头学起,她只能拜师学艺。“特别感谢我的师父们,我一天多次问他们,有的时候他们在值班回家的路上,有的时候他们在哄孩子睡觉,有的时候是深夜他们刚刚睡着,同课程同平台的几位老师把自己整理好的内容分享给我,等于把他们做好的饭送给了我……正是这么多老师和学生们的帮助,我才能熟悉这些网络平台和工具,我心存感激。”

“大学里,学好专业课程和基础学科是我们的根本,但是我们更要学会思考,以求思想的精进,把聪明进化为智慧。我们需要精神导师和优秀书籍来激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新学期“开讲啦”的第一课,马玉梅邀请了她已经毕业多年的学生蒋孝渊,作为主讲嘉宾,给学弟学妹们的特殊新学期打气。

蒋孝渊是2001年马玉梅来校后教的第一届学生。曾因不喜欢工科想退学重考,后来在马玉梅的鼓励下,不仅完成学业,还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东北大学汽车学院。蒋孝渊毕业以后在华晨汽车工作7年,现在是吉利汽车一名优秀的技术管理总工程师,带领研发团队参与了多款畅销车型的开发。

“作为特殊时期新学期‘开讲啦’的第一课,蒋孝渊的两次报告给了同学们很大的激励,他结合自己的体会,告诉同学们好好学习之绝对必要,以及用自己的教训告诉学弟学妹何可为何不可为!”马玉梅说道。

如今,马玉梅已经逐渐适应了线上教学,也发现了线上教学的优势,在线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获得学习能力上的提升。虽然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力不尽相同,但借助在线教学,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尤其是增强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线上教学,促使教师角色转变,增强教学能力。不是逼教师当网红,而是要主动转变角色,感谢学院以及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感谢所有同学们配合,才让我们的线上授课更加成熟。”马玉梅最后说道。

网课连接起的师生情

朴永哲是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教师,线上教学任务要求下达后,他苦练“十八般武艺”,钻研各种软件平台使用方法,用最短的时间成为了新晋“主播”。

对着电脑“自说自话”“自导自演”,家人看着他的神情动作有时候都会忍俊不禁,但朴永哲说,只要能让学生提起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傻”一点也值得。

本学期,朴永哲面向2017级生物工程专业、制药专业、食品专业共开设了《发酵工程与设备》《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三门理论课和《发酵工程实验》一门实验课,另有一门课程设计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暂停。4门课,120余名学生,面对即将开始的线上学习,朴永哲这个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也感觉压力倍增。尤其是对于《发酵工程与设备》和《发酵工程实验》两门联系最为紧密的课程,一门课程的学习理解程度会直接影响两门课程的学习效果。“理论课的教授多讲求点方式方法尚可应对,实验课不能同学生一起现场操作,即便PPT、板书、网络视频齐上阵,把实验原理、操作注意事项等一再讲解强调,学生没法动手操作,很多原理、现象仍旧没办法透彻地理解。”朴永哲说。

所以,在朴永哲的直播课上,经常会看到他为了一道公式写了擦、擦了写,一遍一遍演示,并反复向学生确认是否真的掌握,就是希望学生们在理论学习过程中不留死角。

为了给大家呈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他经常熬夜到凌晨两三点。无论是教学课件的内容,还是配套网课的选用,朴永哲都精心选择。《发酵工程与设备》和《发酵工程实验》的教材他选择了五个版本,上课软件也调试了四种,他还尝试同时开三四台电子设备进行课程同步。疫情得到缓解,朴永哲第一时间到学校翻找教案,针对网课授课内容进行查缺补漏。有一天,从学校回家的途中,他猛然想起一份教学资料没拿,他想都没想就调转车头返回单位,在他心里,与学生学习相关的事儿就没有小事儿。“虽然线上教学还有很多局限,但毕竟是特殊时期保证学生学习的最好应对方法,必须珍惜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多学一点、学深一点。”朴永哲说。

疫情期间,“宅”在家里的朴永哲只要有空闲时间就拿着手机跟学生们沟通交流:考研的学生发挥得如何、现阶段要准备些什么?即将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要怎么收尾、在家能着手筹备哪些工作?接下来的实验课程该怎么进行?学生在家又遇到了哪些困惑?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一条条信息、一句句语音在朴永哲和学生之间传递着浓浓的深情,“线上教学也好,线下授课也罢,站上三尺讲台的那天起,学生就是我最大的责任。”朴永哲说。

寻求线上教学最优解

《国际金融》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两个专业的必修课,授课人数近170人。《国际金融(全英)》面向国贸全英班学生开课,全班37人。为了上好这两门重要的课程,国际商学院教师苗芳在接到线上教学通知后,第一时间就投入到了备课过程中。

相较于有着丰富慕课资源的《国际金融》,《国际金融(全英)》由于全英的课程性质,目前无法找到慕课资源。为了顺利推动此门课程的线上教学工作,苗芳抓紧时间筹备教学视频。从脚本设计到PPT制作,再到录制,一人分饰多个角色,十分钟不到的教学视频,她一个人要奋战两天才能完成。半个月的日夜赶工,《国际金融(全英)》的SPOC课程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包括文档、微课视频、单元测验、试题等内容在内的完整的4章(全部共7章)教学资源设计完成,保证了线上教学工作顺利推进。

各大高校线上教学进行得如火如荼,线上教学的特点也极大推动了数字化教学工具的使用,苗芳也开始尝试用数字化教学工具辅助教学互动以及课堂教学情况的记录与统计。

考虑到线上教学全部推行后,可能由于网络拥堵造成教学平台的崩溃瘫痪,苗芳未雨绸缪,提前对几个教学平台、教学工具的功能进行了对比。从使用模式、直播申请程序、教学文档播放情况,到签到、弹幕、随即点名等功能,再到板书、习题、投票、抢答等现实授课需求,十余项内容,苗芳通过表格一一对其进行了直观统计对比,最终首选雨课堂直播,同时在智慧树平台设立翻转课,实现平台功能最大化、最优化。

线上教学的优势之一就是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视频进行自学,但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差别也会导致学习效果的差距。为了考察并巩固学生线上学习的成果,苗芳以学生为主体,围绕视频知识点,设计大量互动环节,如数据搜集与展示、讨论、测验等,并通过直播弹幕、投票、习题等不同形式呈现。为了便于学生提前了解线上的学习内容并制定学习计划,根据往年的教学日历,苗芳进行知识元的分割,编制了线上学习方案,具体到每个时段,提前通过雨课堂公告以及企业微信课程群发送给学生,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学习,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老师才能心里踏实,课堂上师生双方才能高度配合,达到最佳学习效果。”苗芳说。

为了在线上好课,每一位老师都拼尽全力,但网络及软件技术问题、学生知识点理解不透彻等问题还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对线上教学的体验值。每一节直播课结束后,苗芳针对这些问题都要进行了解,通过企业微信的投票和填表等功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接下来的直播课进行适当调整。

“网络直播对于我们大部分老师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我们在学生的理解和包容中不断努力改进,就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不打折扣,学生成长成才的脚步不受阻。疫情不下线,网上教学就不下线,我会站好线上教学最后一班岗。”苗芳说。

(信息来源 李素梅 李舒婷 创意设计 杨琨)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