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大学

线上“教在民大”:立德树人 不辜负每一个期盼的眼神

首页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23日

当一张张青春的脸庞变成一个冰冷的屏幕、课上师生交流变成发弹幕、课后辅导变成私聊,当老师主导、学生跟随、情境驱动变成了学生自主、教师辅助、任务驱动,无论是对已有过线上教学经历的老师,还是首次试水网上开课的老师,线上教学对老师们来说都是一个新挑战。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辜负每一个期盼的眼神”,线上教学开展以来,我校教师们不断探索尝试,积极参加培训,认真学习平台使用方法,努力做好线上上课方式的各种预案,为线上教学顺利开展付出了大量心血和艰辛劳动,展现了教师坚守教书育人的本分,积极履行另一份防疫责任的担当。

相约云端 共克时艰

早上七点五十,一缕阳光洒在书桌上,生命科学学院的青年教师周泉熟练地打开电脑,以直播的方式与同学们“云”见面了。

学生原本以为线上教学只是对着屏幕的PPT“发呆”,但是上了几周的课程,令学生们欣喜的是,周老师的课仍然是那么风趣幽默,一节课下来,收获颇丰。周老师把平时线下教学的精髓运用其中,将PPT既作为知识的媒介又将其作为黑板,讲课的同时对PPT内容进行标注,学生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得知识更有层次感,保存批注的PPT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端随时复习,对知识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在讲课期间周老师也结合生活经验、疫情案例,为学生穿插带入思政讨论。目前《化工计算》的课程已经完成了两个章节的学习,每学完一章,她会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知识进行梳理,并将好的总结进行共享。因为她明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化工类的专业课相比文学等其他学科的课程,有些枯燥乏味,但是在周泉的讲授下,学生们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她会捎带一些有趣的拓展内容激发学生对这堂课的认知兴趣。有时候一些同学不小心溜号,她察觉以后,立马提醒,然后活跃课堂氛围,如此一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立马被她找了回来。这对于信息化时代无法全神贯注听课的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和帮助。因为疫情的关系,无法与学生面对面畅聊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而线上教学作为疫情期间的一种教学形式,是非常必要和有用的,如何能够保证线上教学的顺利进行并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是周老师在开展线上授课前最关注的问题。为了实现“用直播完美还原真实化工类专业课堂”的目标,周老师开始了线上教学的硬件和软件准备工作,并且针对线上授课的特点重新梳理了教学日历安排并对考核标准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在开课前做足了调查问卷,仔细询问学生对于课堂的需求,最后决定采用雨课堂和企业微信出镜直播的授课方式。之所以选用企业微信,是因为开课前测试企业微信不仅直播效果稳定,学生更喜欢使用,而且可以通过企业微信的自带的查看人数统计数据,及时掌握学生是否在 “云端”,平时下发的相关授课通知是否有人没有看到,并及时与学生沟通。更重要的是课程里有两位需要倒时差来上课的新疆学生,往往精神状态不够好,当有困惑时,不仅可以与老师沟通,还可以使用企业微信直播的课后回放功能来查漏补缺,做到不落下每一位求知的学生。

本学期开设的《化工计算》和《石油化工导论》是两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而两门课面向的是同一专业同一年级的学生,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视觉、听觉和思维疲劳,周老师针对两门课程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线上教学模式。《石油化工导论》则利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建立异步课程资源,采用专题模块化的学习方式,更多地让学生参与课堂讲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学习任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工计算》由于理论性较强,采用了直播授课和线上互动的模式,后续《化工计算》安排有上机操作实践环节,如未能及时返校,仍需要采用直播授课的方式。周老师已经在积极准备上机操作直播所需要的平台与软件,以防患于未然。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任教六年来,周泉始终把教书育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她积极参加各种教学培训,主动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讨论教学中遇到的疑惑,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一点一滴的积累。

作为生命科学学院应化182班的班导师,周泉在学校教学准备工作开始的第一时间,就积极地组织班级同学开展“防疫”为主题的网络云班会,嘱咐同学们注意身体健康,不要随意外出,听从学校安排,同时还细心地为同学们解决在选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作为学院的教学助理,周老师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在疫情期间还负责协助全院任课教师完成线上教学的准备工作。花费大量时间学习了各学习平台和授课软件的使用方法,针对不同类的课程归纳总结了多种合理的授课建议供老师们参考,在线上不耐其烦的给每一位有疑问的老师提供指导。

周泉说,在此关键时刻,她甘做指路的灯塔,带领学生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为了上好课,先给学生当学生

3月3日早上七点,土木工程学院教师崔利富拎着一台电脑、一只麦克风、几本教材踏进校门。再过一个小时,他的网络直播课首秀就要开始了,怎么向学生提问、如何让学生回答问题……这些问题一遍又一遍地在脑海里闪过,崔利富把学生们给他支的招又一一地在心里模拟演练了一次,才稍微定了心。

接到学校开展线上教学工作的通知之后,崔利富就开始了他的网课准备工作。如何选择师生都适应熟悉的教学软件?如何掌握网络直播的特性、让学生们喜欢、认可?为了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崔利富向学生们“求教”,给学生当起了学生。“网络主播、弹幕刷屏……这些时尚新奇的事物学生们最熟悉,如今我要当‘主播’了,要想让课堂迎合学生们的口味,向他们求教就是一个捷径。”崔利富说。

于是他提前通过班级微信群,组织班上的同学模拟上课,了解真实学情。通过和学生的前期测试,最终选择网络比较稳定的腾讯课堂+中国大学MOOC的方式。模拟课程中,崔利富不断和学生们沟通增强课堂气氛效果的方法,学生们不断给他扩充网络直播的知识库,对于授课平台的应用,崔利富心里逐渐有了底。

但是,去哪儿开直播课这个问题还迟迟没解决。

崔利富的爱人是聋哑学校的老师,线上授课几乎与他同时推进,家里最大的孩子正在上小学二年级,也要开始网课,还有一个不足一岁的孩子,偶尔的哭闹也会影响他的现场直播。为了保证线上学习,老师和学生们都克服了很大困难,决不能让课堂受干扰,决不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家里没有条件,那就到单位去。

土木工程学院的办公楼在金石滩校区,为了尽可能节省时间多照顾一下家里,崔利富决定到离家近的开发区校区给学生上课。经过一番思量,他把目光锁定在国际交流学院115办公室。“这是给我们去金石滩上课的老师等班车临时歇脚的地方,平日里不锁门,放假期间没有人来,又有网络,在这里上课最合适了。”崔利富说。

带着自己充足的专业知识和学生们提供的各种有趣生动的互动建议,崔利富为土木工程2017级学生们讲授的工程结构抗震课程进行得热热闹闹。开课前或者在中间休息的时候,崔利富经常放一些振奋人心的歌曲,从爱国歌曲到儿童歌曲,他的歌单显得那么与众不同。他解释说:“在家上课,受环境影响,学生们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还有个别学生可能打开视频前刚从被窝里爬出来,播放些有趣的歌曲也是为了吸引注意力,辅助提升学习效率。”除此之外,他还及时将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学院涌现出的优秀人物先进事迹传达给学生们,将课程思政融进日常教学。“第一堂课上,崔老师对于线上教学表现得一点都不陌生,操作熟练得像个‘老手’。他分享的抗击疫情的典型事例也给我们带来了满满的正能量。”土木工程174班李文杰说。

网课直播困难重重,突发状况也时有发生。一天早课途中,崔利富的直播间突然传来了敲门声,随即又传来塑料袋摩擦的声响,原来是外卖。同学们调侃说,隔着屏幕都闻到了香气。可大家不知道的是,为了不打扰自己的孩子上课,也为了准时给更多的孩子上课,崔利富经常来不及在家吃早饭,90分钟的直播课有好几次是空着肚子讲完的。学生们得知实情后,都为这一位好老师、好父亲点赞。“崔老师,轮船走一搜”“送花崔老师”,虽然都只是模拟的“刷礼物”,但折射出的学生们对这门课、对主讲老师的认可却是真实的。

“老师心中有学生,学生心里有老师,这是一种相互给予的信任和爱。我享受这个过程,付出再多的辛苦也值。”崔利富说。

让学生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

声音听不清,网络卡顿,老师学生在雨课堂、中国大学MOOC平台来回切换,电脑、手机齐上阵,QQ群、微信群,信息不断刷屏,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教师赵英回想起自己的第一堂网课依旧觉得“惊心动魄”。

赵英主讲的物理化学是功能材料专业的核心必修课,一学期有64学时,繁重的教学任务遇上了“时髦”的授课形式,赵英下了一番功夫,才找出将其完美结合的门道。

她将线上教学分为课前预习、课上学习和课后作业三部分。把原来的教学课件发给手无教材的学生做预习,用她的话说:“我希望学生们带着头脑来上课。”这也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保证。课上学习又分为三部分,30分钟的重难点回顾加课后作业讲解,30分钟的中国大学MOOC视频学习和30分钟的习题测试及答疑。学生们学得好不好,习题结果一目了然。

在看不到课堂上学生表情的前提下,课后作业成为了评价教学效果的最直接手段。传统模式下,只需要告诉学生教科书第几题就行,而现在学生们没有教材,赵英重新制作课后作业课件,通过雨课堂发布。

物理化学的计算题都是主观题,学生需要手写,拍照,上传。赵英需要在线把每一张图片旋转,放大,圈图,写评语,打分。一次课程,五道主观题,47个学生的作业,全部批改完要4个小时。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学习效果,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赵英还在课堂中增加了红包环节,以鼓励最快最准确回答问题的前3名学生。

可即便如此劳心费神地准备,有些学生的学习依旧毫无进展,预习课件没看、MOOC视频没学、课后作业没交。怎么办?考核!赵英一拍脑门,决定采用“3+3+3”考核方式,对学生的线上学习进行OBE考核评价。即,每次课程,课前预习3分,课上学习3分,课后作业3分,每次课满分9分,对学生实施学习过程监督。每周一发布学生上一周的学习成绩。最后,期末通过修正因子成绩,形成30分的课前、课上、课后成绩计入总成绩。每周的统计打分环节至少需要4个小时的时间。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是效果很不错。

第一次成绩发布,课程QQ群就“炸了锅”。“老师,我的平台数据有问题”“老师,我忘记看预习课件了”“老师,我的作业写错了。”对于学生们的这些理由,赵英没有深究,她说:“我要的就是他们今后的行动。”她跟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沟通,寻找解决办法。一周后,学生的学习数据更新了,课后作业更加严谨了,课上习题抢到红包的学生名字不断变化了,课上习题测试有学生发弹幕提问题了,课后QQ讨论问题的学生多了,学生们真正行动起来了。

然而,赵英的“硬核”网课并没有让学生感到不适,“老师辛苦了”“爱上网课甚至不想开学”学生们这些弹幕和反馈让她很是感动。“只要是真心付出,学生肯定感受得到。”赵英说。

(信息来源 李舒婷 学生记者 李百成 创意设计 杨琨)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