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大学

毕业“寄”:全员行动 教师化身“爱心快递员”

首页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5日

“时光的河入海流,终于我们分头走,没有哪个港口是永远的停留……”毕业骊歌又一次响起,但受疫情影响,我校四千余名毕业生无法返校。虽然有种种遗憾,但“云毕业”也让无数暖心瞬间、充满爱的故事定格在了这个特殊的六月。

日前,各学院的院领导、班导师、一线教师、辅导员、机关行政人员、返校学生及公寓管理员等来到寝室,现场与毕业生视频连线,用“云直播”方式,为因疫情未能返校毕业生的个人物品进行义务打包邮寄。

“老师,柜子里的这个盒子下面有一张照片,帮我邮过来。”

“老师,我的眼镜在窗台上,是粉色眼镜盒那个。”

“老师,这个红色笔记本一定要邮寄给我。”

学生远程视频“指导”,老师听从指挥归类打包,这个工作,既要有壮汉的力气,还要有少女的细心。大到被褥衣物,小到书本硬币,重如电脑就业协议,轻如纸巾垃圾桶,全盘确认,分类筛选,妥帖装包,精准邮寄。

在这次行李打包过程中,既有和毕业生十分熟悉的专业课教师,也有和学生并不相识的党员教师;既有和毕业生经常联络的辅导员,也有并不熟悉的同届校友;既有和毕业班级结对子的机关行政工作者也有和学生朝夕相处的公寓管理员,大家纷纷变成了“快递员”“搬运工”,把每个民大学生的四年记忆全部打包寄回。

各学院的辅导员纷纷冲锋在前,为了确保寄送工作的安全与迅速,周密分工,精准策划工作方案,提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疫情特殊时期,作为一名党员,关键时刻要冲上去,千方百计为学生排忧解难,严抓疫情防控,继续为毕业生服务。”中共党员、机电学院辅导员杨春蕾说:“我们要用行动再次向民大各族学子们诠释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按照学校“校园先锋工程”工作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和过“紧日子”的有关要求,深入打造全员育人新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财务处利用两天时间,和土木工程学院的领导老师对工管161班学生进行了打包,有的学生行李多达十多包,老师们从五楼的寝室忙上忙下为学生一遍遍地搬运着,搬到楼下后,为每个学生清点行李数、填写运单号。

“没能在学校里留下一张毕业照,孩子们都挺遗憾,这些陪伴他们四年的物品承载着他们大学岁月的回忆,希望以后翻看也能想起民大的这份温暖,想起老师们和校友们的这份心意。”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许海英说道。

“最需要耐心的是填单环节,每次近十个快递,每件快递里含有几件或十几件物品或文件,找到物品要马上标记。”土木学院党员辅导员李德万介绍,“发货之前要反复核对,生怕遗漏出错。特别是电子产品,我们都小心谨慎地仔细打包,防止磕碰。”

随着打包工作的不断推进,距离近的同学已经陆续接收到了自己的“铺盖卷”。

“导员,快递到了,靠谱,辛苦您啦。”

“谢谢老师的暖心服务,物品整齐完好。”

“我们也成为了‘别人家的学校’,毕业包裹收到了。我会想念辽河西路18号的每一个人,每一棵树,每一朵花。”

“学校太暖心了,老师们不辞辛苦为我们认真又细心地整理打包邮寄包裹,给我们解决了难题,也把四年的青春、四年对母校的眷恋邮给了我。各位亲爱的老师辛苦了!我一定好好学习,以实际行动回报老师,回馈学校!”机电工程学院车辆161班崔芳磊在收到学校的爱心快递时激动地说。

同学们不仅向老师们留言汇报,还纷纷在朋友圈晒图,让这个特殊的毕业季有了独特味道。

“疫情期间,学院的教师们用实际行动,温暖着云端的每一名学子。老师们寄送的不仅仅是温暖,还有温暖背后那一份沉甸甸的爱与责任。”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张树安说道。

无论毕业生远在新疆西藏,还是近在辽宁庄河,民大老师们用爱和温暖拉近了空间的距离,让每一个民大学子因“学在民大”而骄傲,让每一个民大学子因“我是民大人”而自豪。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党委积极探索疫情防控期间大思政建设体制机制,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把疫情防控作为一堂生动精彩的‘大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始终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把‘三育人’融入到对学生的服务的各环节之中。广大教师通过贴心的守护、温暖的举动、细心的服务给予了学生们更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为各族学子的学习、毕业和工作保驾护航。”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明华说道。

待疫情散去,望学子们常回家看看。

(宣传部)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