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恶龙袭击村庄、占领城堡,美丽的公主被困于恶龙的城堡洞穴之中,当地一位勇猛的年轻人乔治,自告奋勇前往深山,只身屠龙救起公主。龙血诞生了一朵红玫瑰,乔治摘下玫瑰送给公主。公主为了报答乔治,回赠给他一本书。这一天是4月23日,后来当地人将这一天设为“圣乔治节”。
每年的圣乔治节,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街头万人空巷,热闹非凡,男士向女士赠送玫瑰以示风度,女士回馈男士书籍,希望赋予智慧、胆识和力量。因此,这一天又称“玫瑰花与图书日”。从1995年起,由西班牙提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4月23日设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简称“世界读书日”)。
书作为一种知识和文化的载体,始终与人类生活同在。时值第26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党委宣传部推出“风雨故人来:校园学者谈读书”栏目,邀请学校专家学者撰写关于读书的经验和体悟。希望全校师生在感受专家学者们阅读体会的同时,浸润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人文氛围中,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滋养灵魂。
我少年时的读书生活
张国民
我童年时身体非常羸弱,直到三岁才会走路。又因为骨软,养成了两腿外撇席地而坐的习惯。久而久之,我的腿就有了微微的“X”型。和那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小伙伴们相比,我虽然不乏冒险的经历,但毕竟文弱得多,也老实得多。
我除了爱和大人们坐在一起,听他们说书讲陈年往事外,最大的乐趣就是读书了。无论古今中外,鼓词、剧本、小人书、童话……只要能借到手的,我总是把它读完。有些文言文的书,有不认识的字,似懂非懂的也能连蒙带顺地看下去。民间文学和少年时期的读书生活,构成了我的人文底色,我的文学梦想的种子也就在此时播下了。
我最先大批阅读的是小人书,而且都是五十年代时印刷的,相当精美。像《水浒》《三国演义》等许多小人书都是由大画家所画,非常精美。我至今一闭眼,仍能在脑海勾画出那些潇洒美丽的线条。这些小人书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读过初中的叔伯大哥,一个是我的邻居徐家。大哥的书,我是靠帮他干活打支应作为代价借来的。邻居的书则大多数是我用自己的小收藏换来的。一个小刀或一支笔换五本小人书,当天奉还,不许过夜。
差不多是与此同时,我也开始读那些大部头的著作。我最先读的大部头除了少数鼓词及剧本外,主要是堂哥家的收藏,多是《平原枪声》《敌后武工队》之类,而在当时,那些书则是我梦寐以求的。但堂哥家的书却不外借,只许去看。于是,整个假期除了帮父母干一点力所能及的活外,我成了堂哥家的常客。每天早晨刚吃过饭,我就急忙跑到堂哥家,坐在八仙桌边翻看那些书。直到读完他们家所有藏书的那一天。
我读的另外一部分书尤其是古小说大多数是借的。当时正是“文革”当中,许多古书都在遭禁之列,只有《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例外。于是我得以见到这些古典名著的面。同学振海的哥哥在供销社工作,据他说供销社来了一批古小说,每种三套。工作之便,他便各买了一套,视为珍宝。
我差不多是那批书的第一个读者,那些书到我手里时崭新锃亮,没有一个褶儿,还散发着油墨的香味儿。因为每本书只给一天的时间,读完这本去换下一本,我只得夜以继日地快速阅读,连吃饭的时间也不放过。晚上怕影响父母和姐妹的休息,就自己到西屋,在一盏昏暗的油灯下阅读。大概一天半宿下来一本书就囫囵吞枣读完了。早晨起来,眼圈是黑的,鼻孔里更是挂满了黑黢黢的油烟。吃过饭,一大早就跑去又换下一本。
这种如饥似渴的读书生活有时会惹父母生气,有时我会因此而逃学。当然,这也极大地损坏了我的眼睛。我疑心我的近视就是从那时开始的。但我也以此而骄傲,因为那时,我是唯一能从大人手里借到书的孩子。大人们也因之预言我会有出息。
我读的最古的一批书是偷来的,偷我大舅的。大舅是小学老师,读过私塾,有许多线装的古书。但他就是不肯借给我。因为在他看来,十来岁的孩子读线装书未免有点不可思议,我却千方百计地企图得到它们。舅舅有个孙子,和我同岁,又和我同班读书。于是,我勾结他一起来偷。每次我去他家,先是若无其事地和他在一起玩。趁人不注意,他则溜进放有大量图书的神秘的小西屋。也不管什么,胡乱拿出一本两本,我赶紧装进背心或掖到裤腰上,然后神色自然,心中忐忑不安地离开。我自己能得手的时候,当然也不放过。我以这种方式生吞活剥地阅读了许多古书。我读的最早的古书之一,就是带有“悟一子曰”的《西游记》,是铜版印刷的。还有什么《闺范》啦,《四书》啦,唐诗啦,还有清朝的小学课本等等。偷书,我是有愧疚的,但也强词夺理地认为,是舅舅逼的。他如果像别人一样大大方方借给我,我也不至于非得偷。好几年过去,初中时在《孔乙己》中看到他说:“读书人的事不能算偷”,我才稍稍心安一些。这些书给我最初的读书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乐趣,也在某种程度上引导我走上热爱文学的道路。我常常因此心中感激那些以各种方式帮助我读书的好人。
除了读书,我还爱讲书,每当我读了一本好书,就迫不及待地要兜售出去。我给伙伴们讲,小伙伴们则帮我干活,我成了他们的故事大王。我也给大人尤其是老头老太太们讲书。除了我看过的古书以外,有时还应他们的要求唱鼓词。大家说我的膛音正,好听。但我讲书最重要的对象则是国柱大哥。他长我不到十岁,是我的叔伯哥、好朋友。我能帮助他干很多活儿。年前,除了帮他刻“挂钱儿”,还帮他画年画儿。其实,也不是真正的画,而是描。“文革时期”,除了宣传画,真正的年画很少。我们就找出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穆桂英挂帅”等旧年画,先用复写纸把轮廓描在大白纸上,然后照葫芦画瓢涂上水彩。就是这样的画,在当时的农村已经是一种创举。我们俩,尤其是堂哥因此被视为能人。
我爱给他讲书,因为他是最好的听众。常常当他忙完了活计,我们俩躲在家里,我给他讲我刚刚读过的书,每每就轻易地消磨一上午时间。有时他有活,如和泥脱坯等,我就站在他的身边讲,直讲得口干舌燥,不得不赶紧趴在水筲边狂饮一通,有时则摘几条黄瓜吃了解渴。他浇园子的时候,我的说书场就是他浇园时来回所走的路线。他挑着水筲前面走,我跟在后面滔滔不绝;他停下来摇軲辘打水,我骑在軲辘杆上,喋喋不休。我这“热心”的讲书方式曾惹得大人们的许多笑话,就是叔伯哥也善意地笑话我,说我 “讲书有瘾”。我觉得有些冤枉,心说“咱们是好朋友嘛!”再读一本新书的时候,执意不去讲,却有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压迫感。最终也坚持不了几天,我就又来来往往地跟在他的身后说书,确实“有瘾”哪——十一二岁时的我需要一个忠实的听众。
(作者为文法学院教授)
我的读书故事
孙雪莲
享一缕阳光,煮一盏清茶,翻开一卷书,与智者开始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约会。注册一个账号,翻开一个直播,打开一种滤镜,与对面性别不详的网红开始一段虚假的对话。哪一种生活才是你该拥有的真正人生?当下社会潮流的影响和引导下,人们开始把目光越来越多地关注于外在而忽视了对内心的滋养,不知你可否还记得苏轼先生那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真正高贵从来不在于奢华的跑车、昂贵的衣饰,而是源于精神上的文化富足;一个人的智慧不在于炒房炒股得到快钱,而是看尽人间万象的阅历。下面我想与各位分享一下自己读书人生历程,希望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点启示和借鉴。
自己对读书的嗜好还从幼年时说起,记得那个年代多数家庭很少有电视机,家里面仅有的几本书便是我百翻不厌的玩具,有一本带插图的《世界之最》是为我打开探索世界的金钥匙,在那本书里面我看到自然、人文和社会中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让自己能触碰现实生活方寸之地之外的新奇,虽然身体无法生出真正的翅膀,但思维却可以在宇宙时空中任意飞翔。上小学后爸爸每个月会订购两种杂志:《奥秘》和《飞碟探索》,这是我每个月精神上的饕餮盛宴,会给我带来更多的心灵养分,爸爸带回杂志的那几天会是我一个月中最开心的日子,每期杂志都要翻上数遍生怕漏掉一个没有看到的角落,每一期《奥秘》杂志的封面也是我期待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极富想象力和科技感的唯美画面到今天依然历历在目。而《飞碟探索》给我带来的却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和恐惧感的交织,一方面向往着能亲历一次飞碟到访,一方面又在幻想中充满对所谓外星人无所不能的敬畏与惧怕。这两本杂志一起陪伴我多年,一直到今天,家中的书房里仍然有几本收藏。
升入大学后,开始有更多的课外时间去看书,我就成为了学校图书馆的常客,战争、文学、财经以及当时流行的情感、武侠、诗歌等各类图书,可以说每天手不释卷,从书中在不同的侧面对各类人物开始灵魂造访,看到一战时法国拿破仑的叱咤风云、二战时邱吉尔的深谋远虑,同时,也领略了希特勒的野心以及罗斯福的意志,不曾经历过的历史画卷在自己的眼前徐徐展开,让自己的青春也在书海中热血沸腾。
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选择书籍时会多一些考量,不再一味地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开始有意识地去读一些传承下来的经典著作。所读过的一些名著中部分会有比较多的时代痕迹,但也有一些揭示亘古不变的真知灼见,最近几年开始逐渐关注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著作,还尝试去选择了几本中医书籍。随着工作的繁忙和上班路途的增加,属于我的读书时间越来越有限,我现在也会在每天刷牙洗脸、准备晚餐以及上下班的车上开始听书,虽然听的很多书都是AI没有感情的声音,但依然会让我感到生活的快乐与满足。总之,读书已经成为我每天必喝的“水”,如果三天不读我的思想就会干涸。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我们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真知,何尝不是人生一大幸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讲话中谈到,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时引用的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身体力行,才能把智慧根植于内心,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让你的人生走得更广阔更高远。
(作者为理学院 预科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丁颖
著名画家、文艺评论家陈丹青说过:“年轻人所见有限,又迷失在太多讯息中。讯息不等于眼界。”英国实验哲学之父弗朗西斯·培根提到:“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书籍从不亏待世人,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打破时空的局限,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轻溯时光,回味历久弥深的情怀。暮春时节“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自在洒脱,从历史的纵深处走来,活泼泼的风姿宛在眼前。隆冬之际“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沁人心脾的寒意迎面袭来,情真景明,清绝如斯今古亦同。
书籍给人们带来安慰,让心灵丰盈,帮孤独者找到情感寄托。阅读书籍,就是和一些故友的久别相逢,感受跌宕起伏的血色浪漫亦或平淡如水的陈年过往。有时灿烂,美丽像烟火;有时落寞,大夜弥天犹自暗撑;有时深情,就算你根本忘记与之对视,可是它们会在一瞬间把光芒送入你的心里,纯洁美好堪比童话。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翻开书的扉页,从诗经楚骚穿行到现代,在唐风宋韵里接续蹁跹的古意。多情热烈的文章,就像一个个鼓励的眼神。掷地有声的诗行,就像一句句不会落空的诺言。阅读让异乡人在思想的原野上相遇,唏嘘感慨紧紧握手亦或深深相拥。阅读是最易走的、不昂贵的、不需求助他人的捷径。阅读获得的知己感,让人们甘愿在书海里畅游,荒漠里受苦,在共鸣中获得精神的成长。
书籍让视野打开,让生命的有限走向无限。“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通过阅读,提供自己生活以外的体验,也像别样方式的自我救赎。情随墨迁,跟随书中人物一起看世界,体验多样的生活。山川湖泊、日月星辰,河山万里。天地苍生、兴衰际遇,胸中丘壑。美善如波,涤荡人性,澡雪精神。是阅读让人们以多元眼光看世界,是阅读帮人们学会同情、尊重和思考。
书籍增加了生命的意义,让心灵更厚重,让世界更深情。“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日月皎然,声声回响,成为代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信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多少拥有家国情怀的读者深深共鸣,躬耕不辍,书写岁月的精彩。读过的书其实早已融进骨血,只要一个触动点,就会喷薄而出,让心灵的原野缤纷成夏,让思想的牧场璀璨成金。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在阵阵书香中,感受书籍每一寸肌理和纹路,感受精神世界的丰盈与美好。对书籍保持一份好奇心和敬畏感,将读书融入生活之中,笃定为一种生活方式。告别网络资讯的喧嚣,留一段宁静的时光给阅读,给自己。
在浩如烟海的图书里尽情遨游吧,用纯净的初心邂逅美好,悲悯苦难,与弥足珍贵的感动、生生不息的希望对话,触摸生命的温度,享受读书的快乐,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作者为文法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