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相隔心不离,肝胆相照手足情。在全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际,玉屏县委、县人民政府和20万干部群众,分外感激大连民族大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这是日前中共玉屏侗族自治县委员会、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写给我校感谢信里的一段话。
2012年起,国家民委吹响集结号,决定从国家民委机关、委属6所高等院校及文化事业单位,选派司处级干部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前往武陵山片区担任工作联络员。多年来,我校坚持发挥科技和教育优势,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健全服务民族地区和地方的长效机制,鼓励支持教师科研团队全力支持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工作,着力推进与贵州省铜仁市的校地合作。按照保持工作连续性、突出工作创造性、研究工作可持续性的工作思路,连续10年组织119人次干部教师、10个科研团队赴地处武陵山片区的贵州省铜仁市担任联络员,全力参与服务脱贫攻坚。
构筑府校合作的“山海模式”
“我们不会忘记,9年前大连民族大学启动对口支援、选派干部教师和科研团队助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私情怀。我们不会忘记,9年来一批又一批大连民大人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把青春和汗水洒在了铜仁的山山水水,与铜仁人民携手并进,并肩决战脱贫攻坚战,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壮丽篇章……”2020年末,新冠肺炎疫情侵袭大连,铜仁市政府和全市人民,深深牵挂着我校的师生健康安全,发来了慰问信,并对学校9年的对口支援表达了谢意。
我校与铜仁市虽隔千山万水,但却守望相助,情深义厚。自从2012年结下情谊,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始终将支持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落实,多次召开会议,努力为片区发展多做好事、实事。在国家民委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学校的学科、人才等优势,帮助铜仁在教育、干部培训、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每年,在贵州挂职的联络员充分调研铜仁发展转型、脱贫攻坚急需专业领域人才的基础上,协调学校根据地方需要落实相关定向专业招生计划。学校自2013年面向贵州招收铜仁籍考生以来,已招收一千余名学生。
作为铜仁市干部培训基地,我校每年划拨专项资金用于铜仁市干部培训,为铜仁地区举办各类培训班,培养本土人才。多年来,我校举办干部培训班97期,培训5065人次,总培训22087人次,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
去年年末,贵州铜仁江口县淮阳中学校长陈海霞率6名英语教师来我校外国语学院,进行了为期4天的教师培训与交流活动。在我校,外国语学院的老师们不仅给几位远道而来的客人进行了“关于中学教师做教学研究的意识和方法论”“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等专题讲座,还组织来访教师到金石滩校区大学英语课堂,以及大连开发区第七中学、大连枫叶国际学校进行听课观摩和交流。
食用菌、黄花菜和软枣猕猴桃项目团队多次通过电话和网络提供技术咨询,为铜仁万山区和玉屏县食用菌生产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
全体常驻联络员各司其职,认真履职,在宗教、金融、教育、农特产品推介、智慧旅游和智慧景区建设、文物保护、安全生产、转基因技术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畜牧兽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
10年来,我校与贵州铜仁建立起校地联络的“山海情谊”,构筑了府校合作的“山海模式”,通过一批又一批联络员的不懈努力,滨城大连与武陵山,山海情相连。我校联络员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民委系统先进工作者”“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等荣誉,学校获评“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建立校地联络的“山海情谊”
“2020年,全县油茶面积超过22万亩,投产面积达15.4万亩,年产油茶鲜果1.6万吨,产值达2亿元,成为玉屏人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在玉屏县委、县人民政府写给学校的感谢信里,特意提到了现已成为玉屏人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的油茶产业,以及一直奋斗在油茶一线的阮成江教授。
7年来,阮成江带领团队,顶严寒、冒酷暑,走遍了玉屏的山山水水,对油茶产业问诊把脉,选育出了9 个适宜在铜仁市大面积推广的油茶良种;培育出了“民玉2号”“民玉3号”两个油茶良种和新品种,其种仁含油量均在56%以上,亩年产茶油50公斤以上;“民玉2号”和“民玉3号”突破了大小年结实难题,具有年年结实、年年丰产特性,居国际领先水平。阮成江还首次提出并设计了“优良种质+最佳配合力+高异交传粉配置格局”的丰产营林模式,以及低产林老油茶树高接换冠名贵山茶花砧穗分子识别技术,获授权3 项国家发明专利。应用专利技术已建成10亩油茶新林,改造2.3万亩低产老油茶林,成功嫁接出5万株树冠高大的名贵山茶花。按目前基本预测,每公斤茶油能卖到160元,一户农民种植5 亩油茶,就能实现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因为油茶盛果期可达70-80 年,一代脱贫可福及子孙几代人。
对口支援铜仁以来,我校拓展科级帮扶平台,不仅派出了“阮成江油茶团队”,还派出了“‘一带双核’项目规划团队”“食用菌、黄花菜和软枣猕猴桃项目团队”“民族建筑数字化保护项目团队”“梵净山基因库调查团队”“辣椒产业项目团队”等多支当地发展急需紧缺的科技团队,90余名联络员前往贵州省铜仁市挂职,助力铜仁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贵州是旅游大省,旅游业也被铜仁市列为促就业、调结构、惠民生、脱贫致富、绿色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一带双核”项目规划团队完成了《铜仁市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一稿和送审稿)》《铜仁市智慧旅游二期建设内容需求清单(初稿)》,并对铜仁市及古城项目的现有文化资源特色、地域特色、景观特色和人文特色等进行了分类研究。梵净山基因库调查团队积极推进梵净山珍稀生物资源保护与研究产学研基地建设工作,制定了“梵净山珍稀濒危植物基因库的建立研究方案”“梵净山珍稀濒危植物采样方案”等。团队还与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达成了共同开展梵净山珍稀植物和微生物方向合作的研究意向,申报的“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珍稀植物调查”项目、“Surfactin生物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分别获得了大连民族大学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团队成员还顺利完成了第一批生物样品的采集。
近年来,铜仁市把食用菌列入六大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大力发展特色食用菌产业,着力推进食用菌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下累累硕果。
2020年,铜仁市出台《铜仁优势特色百亿级食用菌产业集群规划(2020-2022)》等方案,计划用3年左右,把铜仁食用菌产业打造成百亿级食用菌产业集群。作为铜仁政府、食用菌公司及菇农的老熟人,我校的食用菌、黄花菜和软枣猕猴桃项目规划团队继续发力,团队现已收集28株香菇栽培品种,进行了香菇菌株拮抗试验、香菇菌种SSR分子鉴定、香菇原生质体制备,开展了菇农技术咨询指导,为当代菌菇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辣椒产业项目团队在扎实的调研基础上,撰写了近4万字的辣椒研究报告,为地方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调研中对铜仁当地的主要辣椒品种进行采样,依托大连民族大学实验室资源进行理化指标和品质分析。分析检测结果无偿赠送给相关企业,并就检测结果和下一步的深度合作进行了交流。签订联合共建产学研基地协议。为深化合作实效,团队与贵州石阡和记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共建产学研基地,并签订协议书。双方就建立辣椒精深加工产学研基地、开展联合攻关、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和推荐优秀毕业生等方面达成合作。
一封朴实无华的感谢信,道出了一个个真实的脱贫故事,传递出对大连民大党委及全体联络员真情帮扶的浓浓谢意,是多年来对我校攻坚脱贫工作的最大褒奖,如同春日里的暖阳,洒在山海之间……
(信息来源 李素梅 大图设计 李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