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队伍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队伍建设 -> 正文

我校外国语学院被遴选为首批高校院系转型(区域国别学)实践基地单位

作者:刘煜 发布日期:2025-11-08 17:53

2025年11月2日上午,由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简称“高盟”)主办、北京外研在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支持的“高校院系转型(区域国别学)指导与实践委员会”启动会在杭州顺利召开。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闫怡恂带队参会,外国语学院凭借在区域国别学领域的前期探索与学科优势,成功被遴选为首批四家“高校院系转型(区域国别学)实践基地单位”之一,为后续申报区域国别学专业、推进学科建设奠定重要基础。

本次启动会汇聚全国百余所高校的领导与专家学者,围绕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院系转型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教育部及高校专家学者在会上分享前沿观点,为院系转型指明方向。其中,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高盟学术委员会主席罗林教授结合人工智能时代背景,提出“心转、软转、硬转”三位一体的系统转型路径,强调区域国别学为文科转型开辟新方向;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原院长、高盟顾问委员会主席杨洁勉研究员指出,高校院系转型需立足专业特色、放眼未来趋势,通过技术创新与跨界协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高盟秘书长陈杰教授从历史、时代、政策与学科四个维度,论证区域国别学的重要意义,并介绍外研在线与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学术和技术层面的支撑作用。此外,作为此次授牌实践基地代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曾婷副教授分享了“中外工业文明交流互鉴”微专业、区域国别学试点班等院系建设实践经验,为各高校提供宝贵参考。在交流研讨环节,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教师与专家聚焦外语学科转型、教师队伍建设、多语种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导向等关键议题,展开思想碰撞,进一步明确了区域国别学建设的创新路径。会议达成共识,将聚合多方力量、促进资源共享,构建开放多元的区域国别研究生态体系,外研在线也将依托“区域国别研究与人才培养AI平台”,持续为院校学科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此次参会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区域国别学建设既是高校文科转型的必然趋势,更是服务国家战略、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学科建设需兼顾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形成科研、教学、平台、人才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格局,同时要积极融入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进程,以数字技术与AI平台为区域国别学研究与教学提供新支撑。作为首批实践基地单位,外国语学院将以此次启动会为契机,从多方面推进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工作。

一是加强顶层谋划与统筹推进,成立学院层面的区域国别学建设工作专班,制定中长期建设规划,将其纳入学院整体发展战略,与外语类学科统筹布局;二是深化学科融合与课程体系建设,依托外语学科优势打造“外语+区域国别研究”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区域国别学导论、比较区域研究、全球治理等课程模块,探索与政治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三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与科研能力提升,通过校内遴选与外部引进组建跨语种、跨学科研究团队,鼓励教师申报相关项目、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并借助高盟与外研在线培训平台提升教师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能力;四是搭建科研平台与数据支撑体系,依托“外研在线—AI区域国别研究平台”建立数据中心和资源库,加强与国内外智库、研究机构合作,筹建院级“区域国别研究中心”;五是推进国际合作与社会服务功能拓展,对接海外高校与研究机构建立联合研究及学生交流机制,开展“一带一路”、东北亚、东南亚等重点区域专题研究,以成果服务地方政府与企业国际化布局;六是打造示范基地与成果推广机制,定期总结建设经验形成可推广模式,举办主题研讨会、学术沙龙及高端论坛,通过出版成果、案例汇编展示创新实践与标志性成果。

未来,我校外国语学院将以首批实践基地为依托,立足国家战略需求,整合校内外资源,深化区域国别学领域的学科融合与人才培养改革,致力于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区域国别学研究与人才培养高地,为高校文科转型和国家对外交流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