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骑:为乡村发展和遗产保护尽绵薄之力 | 校友访谈录

2023-10-20

日前,《神奇动物:起源与解读》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如果你对西方神话和历史感兴趣,可以看看这本自意大利引进的图文集,展示了人类历史上与动物有关的神话传说,深度剖析了各种神奇动物的起源,及其所反映的人与动物间关系。”该书的译著者、设计学院毕业生牧骑说道。

 

牧骑,设计学院2012届毕业生,硕士、博士毕业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第二建筑学院,文化遗产保护方向。曾担任华南理工大学访问学者。获杭州市高层次人才、浙大城市学院青年英才等荣誉。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地区青年会员。ICOMOS(意大利)青年会员。现任浙大城市学院环境设计系教师。

主要研究领域:乡村建成环境保护与更新

学术经历:在《国际城市规划》《建筑师》《新建筑》《The Historic Environment》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担任多个国内外期刊同行评审专家。多次主持或受邀参加国内外遗产保护与更新设计学术讨论。

翻译经历:翻译中意文化交流与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图书论文超30万字。承担《中意世界文化遗产手册( 第一卷:意大利)》的翻译工作。出版独立译著《神奇动物:起源与解读》

 

以下是牧骑的讲述——

【认识自己是每个年轻人的必修课】

我最喜欢的大学专业课程是中外园林史,这门课是采用课本知识、现场感知和拓展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当时在导师祝丹的带领下,我们研读了《中国古代园林》这本书,并尽自己所能查找相关资料;到沈阳故宫、北京颐和园、圆明园等地实地考察,现场解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分阶段特征;最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课程汇报。我们的史论课没有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而是让我们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快乐的氛围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大学对我最主要的影响是开拓了眼界,打开眼界不是单指对信息、知识的掌握,更是基于逻辑的独立思考的能力。祝丹导师作为当年的日本“海归”,参与了很多大连中日合作的景观设计项目,把不少当代景观大师引进了课堂。她请来了西田达生先生,他是沈阳五里河生态景观改造国际招标项目第一名的获得者,这位日本设计师背着自己手绘的A0图纸,在依然寒冷的沈阳早春为我们现场讲解设计理念和方案。请来了户田芳树和樱木保先生,我记得樱木保先生轻松就在黑板上勾勒出西亚园林水景特征和当地气候的关系。很多细节我都能回想起来,这些经历直接影响了我的选择。

我毕业后选择了到意大利留学,一方面是上述大学经历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离不开国内大环境的间接影响,2008年我刚上大学的时候,中国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现了开放包容的姿态,对当时的年轻人影响是比较大的,很多人想到外面去看看;再一方面我个人从小对历史、遗迹这类事物比较感兴趣,对这个异域的文艺复兴发源地有很多的向往和好奇。

“人生就是一个见天地、见他人、见自己的过程”,一个人经历得越多,眼前的世界越宽阔。认识自己是每个年轻人的必修课,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

 

【学会使用工具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意大利留学使用的是意大利语授课和全英文授课,不同的求学阶段使用不同的语言。那时智能翻译软件还不发达,我花费了很多精力打磨语言这个工具。上课录音,回家听录音默写讲授内容,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了工具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来,翻译成为了我的部分生存技能,为意大利教育部部长、尤文图斯俱乐部主席等人都做过口译,也因为专业原因,翻译了一些和历史建筑、遗产保护相关的书籍文章,参与了《中意世界文化遗产手册 第一卷意大利》翻译工作,这本书在2015年10月24日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正式举行发布会

意大利有句谚语Tradurre è tradire,意思是翻译就是背叛”,因为你很难把原作者想表达的所有信息和情感都通过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翻译中所要求的“信、达、雅”三个维度,其实能做到就很不容易。曾经翻译过一篇建筑史类的文章大约九千字,花了约四个月的时间才敲定内容,内容涉及研究的层面,这个过程是AI不能代替的包括很多文化人类学和文化遗产方面的内容,都需要你真正明白具体的语境和为什么要用这个词。

我很喜欢在跨文化的环境工作生活,可能与我是少数民族有关,习惯了双语环境。因为“翻译”的存在,缩短了不同文化下人们的距离。也因为“翻译”,我交到了很多朋友,了解到很多不同行业的事情。

 

在乡村振兴的斑斓画卷上描绘出自己的一笔色彩

我的硕士和博士都就读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硕士期间课程整体比较开放,设计课也是小组作业的方式,考试有笔试、设计汇报和口试相结合。博士期间绝大部分是很实用的选修课,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方向选择,还可以和任课教师深入探讨。有个课程是给Cambiano的小村(现在宾尼法利纳总部)做适合儿童的公共空间提升的设计为了更快跟小朋友拉近距离,更快明白他们要什么,我给他们讲葫芦娃的故事,没想到他们听得津津有味,很快和我打成一片。

不同国家的人在一起相互交流,还有我们国家很多的研究学者,比如清华大学的张利老师用地道的英式英语讲解了他的团队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发现的身体感知和距离问题;华南理工大学的冯江老师从历史视角讲述广州中山纪念堂与城市格局关系变迁正是这些学者让国外师生进一步了解我们相关领域的前沿通过文化的交流展示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些老师也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深入理解中国问题的种子。

我的研究方向是乡村建成环境保护与更新,在“世界城市化”的总体框架内,城乡问题具有很强的语境性。我们国内已经达到了65%左右的城镇化水平,意味着进入存量更新阶段。过去三十年的快速城镇化,从保存现状角度我们的城市文化遗产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作为一名年轻的研究者,我有自身的局限性,但也希望通过踏实的研究和有效的实践,为乡村发展和遗产保护尽绵薄之力。

  • 设计学院教育思想

  • 设计学院设计节

  • 设计学院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