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厚德楼实验室里,数千瓶草莓脱毒苗在恒温、恒湿光照下舒展着嫩叶。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李春斌轻抚培养架,透过玻璃注视这些即将开启1800余公里旅程的“科技候鸟”,它们将在实验室生长至当年12月,经大连金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穴盘育苗,次年2月冷链空运至贵州六盘水高原基地培育,8月返程落户庄河温室,最终在11月结出每公斤160元-200元的“黄金果”。
每周,李春斌驱车400余公里往返学校实验室和庄河草莓温室,从田间取样到实验室病毒检测全程护航。即便种苗“迁徙”至六盘水,他仍要跨越近4000公里实地指导:“这不是普通的草莓种苗,是农户的‘金饭碗’,近千万株草莓生产苗种植关系千百个家庭,咱们耽误不起。”
在这片年产12万吨、产值35亿元的北纬39度草莓黄金生产带上,科技正重塑传统草莓种植格局。高原草莓脱毒育苗让花期提前50-60天,智能温控大棚使头茬草莓身价翻三倍,“金线沟”“果仙谷园”等草莓品牌通过电商走进全国。但李春斌的科研数据却揭示隐忧:大连地区绝大多数草莓种植者由于技术、成本等因素,多以当年的草莓生产苗作为母株用于繁殖下一年的生产苗。全市年需12亿株种苗中,脱毒苗占比不足5%。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普通草莓苗的超薄切片样本里布满病毒颗粒,而脱毒苗样本干干净净。缺少规模化生产草莓脱毒苗的企业,这已成为限制大连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而占市场80%的“红颜”“章姬”老品种,市场竞争陷入同质化困局。他深知,草莓产业对于金普新区乃至大连地区的乡村振兴意义重大,而科技,则是打开产业高质量发展大门的钥匙。
作为大连市高原草莓脱毒苗繁育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大连市科技特派员、大连科技特派团“民大金州国家农业园区科技特派团”团长,近三年,李春斌带领团队深入金普新区,庄河光明山镇、城山镇、徐岭镇、太平岭镇等农村100余次,为当地草莓种植户无偿提供草莓脱毒苗2万余株,并为果农提供草莓种植技术咨询服务。
“普通草莓苗由于多年连作,容易积累病毒,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变差。而草莓脱毒苗具有抗病性强、成活率高、品质优等特点,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李春斌介绍。
除了提供脱毒苗,李春斌团队还与大连露鸟种业有限公司、大连谷百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推广草莓新品种3个,全年可繁育优质草莓脱毒苗千万株以上,可使大连地区草莓能够提前50天-60天上市,每亩可为草莓种植户增收2万-3万元。这实实在在的收益不仅让果农们喜笑开颜,团队的努力也得到了认可。“民大金州国家农业园区科技特派团”在大连市38个科技特派团中排名第2,被评为优秀科技特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