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大学

最是小事见真情——以暖言细行育学子感恩之心

首页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3日 作者:李素梅 学生记者 常亚群 刘妍 来源:党委宣传部

“我们专业发了衣服,搬不动时坐在路边休息,叔说放我车上吧,我给你们推宿舍门口去,两个小女孩怎么拿得动。”


“系鞋带时手机从兜里掉到操场缝了,叔工具不够就去找各种能用的东西来帮我捡手机,叔说看我们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


“我开学的时候在高铁站那崴脚了,到了学校门口,当时没有人,有个大爷骑着三轮车看我一瘸一拐的,把我带回寝室。”


……


这些,是我校学生在自媒体平台分享的日常小事儿。


门卫、保洁员、维修师傅……他们虽然不是三尺讲台的教师,却以坚守为盾、以温柔为灯,成为学生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成长引路人”,以独特的方式,走进了学生的青春记忆……


保卫人员也是“成长引路人”


邵德明是金石滩校区图书馆的门卫,2023年11月才来到民大的他,每天清晨六点十分,坐第一班校车到馆,比规定时间提前近一个小时。“孩子们来得早,不能让他们在门外等着。”


在安全管理上,他严格执行图书馆出入管理制度,无论师生还是外来人员,没有有效证件一律耐心劝返;校外人员如需进馆,他必定仔细询问来访事由、认真登记信息,绝不松懈。有人曾不理解这份“不近人情”,但邵师傅总说:“我的身后是几千个孩子,出一点岔子都不行”。



这份严格背后,实则是细腻的温柔。新生报到时,他是耐心指引的“活地图”;遇上雨天,师生忘带雨具,他值班室里常备的爱心伞总能及时递到手边;考研季,学子压力大时,他又成了最靠谱的倾听者,静静听着他们倾诉焦虑,用几句家常话缓解情绪。


“我来上班第一天,馆长就告诉我,要对学生认真负责、要对学生好。”邵师傅说,这份嘱托他始终刻在心里,而学校处处为学生着想的育人氛围,更让他坚定了要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的初心。


邵师傅做的这些小事儿,全都被学生看在了眼里,日前,学生专门给校长信箱写信,特别感谢了邵大爷和他的同事,朴素的字句满含深情:“图书馆的邵大爷人真的特别好,会关心学生,尽可能地给我们提供帮助……每次和我们说话都轻声细语,笑呵呵的,夏天提早打开空调,开馆早早地在那等着大家……”


把“对学生好”做进小事里


“丫头,天冷加件外套。”


“小伙子,课本可别落车上。”


……


在开发区校区培元楼,孙树彬师傅的招牌叮嘱,温暖了无数民大学子的校园时光。


“门卫是学校的脸面,更是孩子们安全的保卫线。”孙树彬已在学校工作15年。每天早上准时打开楼门,以饱满的热情迎接老师和同学们的到来。晚间仔细清楼,检查门窗水电,从无遗漏;每当气候变化,他都会叮嘱学生们多穿衣服,带好雨具……


一次,一名女同学突然因低血糖而浑身发软、冒冷汗,扶着墙都站不稳。孙师傅看见后,立刻快步跑回值班室,把自己准备当早餐的饼干给了学生,看着女生慢慢缓过劲来,他才放心,并嘱咐道:“以后记得按时吃饭”。同学一句带着哭腔的“谢谢大爷”,饱含的不只是个人的感动,更是对学校“爱生如子”最朴素的回应。



近期建筑馆部分区域灯泡损坏,导致光线不足给备考学生的绘图、复习带来不便。学生通过学院座谈会反映该问题后,立刻得到学院书记、辅导员以及后勤处、保卫处的重视。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详细记录损坏灯泡的位置、数量及影响范围,还主动排查其他潜在设备问题,耐心倾听学生使用需求。之后,迅速安排维修事宜,高效完成了全部损坏设备的检修与更换。


“后勤处与保卫处的工作人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大‘爱生如子’的理念……正是因为有你们在背后默默付出、保驾护航,我们才能在安心舒适的环境中专注学习、逐梦前行。”这是建筑学院学生近期写给学校的感谢信。纸短情长,没有华丽辞藻,却把日常里的细碎关怀写得格外动人。学生们用最真挚的文字,回应着身边的每一份善意。


用“温暖互动”教学生“爱与感恩”


在民大,温暖从来不是单向流动的。在生活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多年的李清华,不仅用扫帚与抹布守护着校园的整洁,更用一颗真心贴近学生的日常。


夏天有个女同学穿白裙子不小心沾了污渍,蹲在卫生间里用纸巾反复擦拭却越擦越慌。李清华路过看到,立刻回工具间拿来洗洁精,接过衣服帮学生洗干净。看着裙子重新变得洁白,同学连声道谢,开心地向她比心。



这样的温暖片段,在李清华的工作里早已成了日常:在传统节日,她会带自己的美食分给学生们,而学生们也总记着她的好,从家带来的特产会悄悄放在她的工具间,考研上岸后第一时间跑来和她分享喜讯,毕业离校时特意绕到她负责的区域,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这些温暖的双向奔赴,正是学校“以暖言细行育学子感恩之心”的生动体现。德育从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藏在每一次“被帮助”与“去感谢”的互动里。学校教给学生的不仅是书本里的知识,更是在日常点滴中学会看见善意、回应温暖,让他们成为“懂温暖、会温暖”的人。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高校满意度排名评选中,大连民族大学连续位居东北三省262所院校第一。



民大对学生的关怀,全藏在这些“不值一提”的小事里。学校始终认为,育人不分岗位,从门卫、保洁员、食堂师傅到宿管阿姨,每一位校园工作者都是学生成长的“温暖陪伴者”。“每名老师都是思政老师,每门课都是思政课,校园就是大思政课堂”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让“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浸润在日常。“对学生好”从不是口号,而是把“学生需要”放在眼里,把“学生冷暖”记在心里,让每一个细微的需求都能被回应,每一份小小的困难都有人帮忙。正是这些散落在校园角落的“小事”,织就了民大最暖的底色,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善意,每个角落都藏着育人的温暖。而这,正是民大想送给学子们最珍贵的礼物,一所有温度的大学,和一个被光照亮、温暖可及的未来。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