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当前位置: 专题首页 >> 基层党建 >> 正文
【党代会巡礼•基层党建篇】党建引领促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文法学院党建工作综述

编者按:学校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各基层党组织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着力拓展工作基础、夯实工作内涵、打造党建品牌,不断提升基层党建生机与活力。为迎接第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党委宣传部策划推出【党代会巡礼•基层党建篇】专题专栏,全面展示各基层党组织五年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激励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奋发有为的实际行动向第二次党代会献礼。


2018年以来,文法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教育方针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坚持“四个聚焦”,有效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建设适应新时代需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贡献力量。


一、聚焦理想信念教育,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



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文法学院通过定期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中心组、思政工作领导小组会、全院教师大会、各支部大会,各年级学生大会、团会等,组织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等;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民委直属高校工作座谈会精神。对标“十四五”规划,结合学院实际不折不扣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文法学院制定完善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文法学院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制度》等,加强教学环节以及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的过程化管理,严明政治纪律,严格审查选用教材,坚决抵制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加强学院网站、公众号、视频号等建设,严格“三审三校”制度,发挥新媒体育人功能,学院累计发布新闻34篇,公众号和视频推送102条,点击量达20万余次。把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入脑入心。


二、聚焦规范化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程序化标准化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努力提高“一岗双责”履职尽责能力。认真学习贯彻“两个议事规则”,能够严格按照议事范围和程序对“三重一大”等事项进行集体决策。落实院务公开制度,制定完善《文法学院院务公开实施办法》,并依议事需要将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的参会人扩大到支部书记、专业主任、班导师或辅导员,保障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保证议事公开、公平、民主。


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一是增强政治组织功能。健全和优化支部设置,选拔党性原则强、群众威信高的优秀党员担任支部委员;教师支部书记均由“双带头人”担任,并能认真落实谈心谈话制度,推动做到“三个不忘记”。二是推进支部规范化建设。按照学校要求,学院建立了党建工作室,实现了“三有”“六上墙”;各支部通过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九项制度,定期开展“创新理论学习”,不断加强基层党建质量。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党日活动。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及团学干部前往关向应纪念馆,寻访红色足迹;组织师生参观大连市规划展示中心和大连市现代博物馆,感受时代发展的脉动;组织师生党员前往大连开发区福利院,开展敬老爱老活动。四是积极创先争优。参加辽宁省新时代高校党组织“对标联创”和学校“一融双创”活动,中文系党支部获评辽宁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辽宁省高校“红旗党支部”,丁颖同志获评“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校园先锋示范岗”,多名师生获评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校园先锋示范岗。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2018年到2022年,文法学院共发展党员334人。学院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在党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严把“三关”:一是严把“思想关”。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落实专人谈话和政治审查制度;邀请班子成员、各党支部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开展系统、丰富的党课培训并组织考试。二是严把“程序关”。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带病入党”“人情党员”等问题。按照5个阶段25个步骤开展发展党员工作,建立入党材料三级审查制度,确保党员发展扎实有序。三是严把“实践关”。引导学生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2023年,学生支部共有21人参加学校“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50人主动担任寝室长,78人参与“校园先锋工程”,为各类困难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学生党员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主动参与校园卫生清扫,责任区值班等工作,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聚焦思想政治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先后制定并不断完善《文法学院学风建设实施方案》《文法学院班导师工作考核办法》,引导、规范、激励教师身体力行“四个坚持”,争做“四有”好老师,增强“三全育人”的实效性。各教工党支部多次开展联系班级活动,学院领导班子、党员骨干教师都与“三困学生”结成了“一对一”的帮扶对子。疫情前,选派部分班导师和全体学生工作者深入新疆、甘肃、内蒙、广西、贵州等地家访,实现了家校合力育人。疫情期间,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参与迎新,多次主动申请,长时间住校值班,共同构筑了校园疫情防控的安全线。通过设置“弘文信箱”,组织“师生共进下午茶”活动,积极听取和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针对毕业生难就业、缓就业问题,成立了学院第一届校友会,各专业组织多场校友经验交流会,联系走访多家企业为学生拓展实习就业岗位。班导师、辅导员针对简历中的问题和职业选择对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指导。五年来,文法学院在教学、科研、育人等方面涌现出多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和班导师,学院通过事迹宣讲、专题报告、交流座谈等形式对他们的典型事迹推广宣传,有效树立了“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的理念,学院“爱生如子”的氛围愈加浓厚。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注重围绕学风建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积极探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学促用”的新模式,以“挑战杯”“太阳鸟”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英语小论文、学术沙龙等为平台,引导学生参与专业理论研究和实践;以普通话大赛、书法比赛、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新闻专业广告大赛为抓手,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以经典诵读、诗歌朗诵、书画摄影展、戏剧文化节等活动为载体,强化各民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内化。围绕“三下乡”“母校行”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普法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专业实习、挂职锻炼,鼓励学生为家乡的优秀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代言,引导他们利用专业优势全方位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物实景实事。


四、聚焦党建与业务融合,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学院积极推进《中华文化概论》课程建设与改革,将党的二十大报告、“道中华”内容有机融入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制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视频近千组,引导他们学以致用,达到培根铸魂的效果,学生在“第二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中喜获“优秀双语传诵人”。教学团队申报的研究成果“中华文化立体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应用”获辽宁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校级一等奖。2019年课程依托的孔子学堂被评为全国优秀孔子学堂,2022年该课程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通过组织普通话大赛和汉字听写大赛等活动,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连续18年组织全校每年两次的普通话测试。2023年3月,院长亲自带队赴巴林右旗开展定点帮扶调研和对接。4月到6月开展首届“筑梦中华 和合与共”文化素质季活动,通过中华文化讲堂、优秀学子论坛、学科竞赛、校外实践、师生座谈等,尝试将党建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专家学者、骨干教师和朋辈校友的积极作用,突出学科引领、学风建设与价值塑造,积极实践“大思政课”“三全育人”的理念;素质季还精心策划了京剧、剪纸、茶道、书画、话剧展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和体验环节,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


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建设。积极对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教师指导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组织学院专任教师参加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以专业为单位开展专业课程思政集体教学研讨。2022年获省级课程思政相关的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校级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省级教改立项1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3名,第二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3项。


未来,文法学院将继续团结广大师生党员,以勇于探索的工作理念,敢想敢为的工作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不断创先争优,提高学院党建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以实际行动为 “四个突出”战略贡献力量,向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献礼。

上一条:【党代会巡礼•基层党建篇】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稳步推动工作发展——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办公室、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党建工作综述

下一条:【党代会巡礼•基层党建篇】融贯致知——建筑学院基层组织建设的成就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