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学生资助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资助 / 正文

千方百计筑桥梁 全力以赴护远航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4-16

开栏语从校领导带队访企拓岗到校企共建“人才直通车”,从精准化就业指导到“一生一策”动态帮扶,学校以“两个千方百计、一个全力以赴”为行动号角,以更有温度的举措、更有力度的行动,托举起每个学子的职业梦想,书写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篇章。即日起,党委宣传部推出“民大就业进行时”系列专题报道,通过镜头与笔触记录这场全员参与的“就业答卷”,见证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的同频共振,感受育人初心与职业梦想的双向奔赴。


在苏州春季招聘会上,一本特殊的“求职手册”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我校将600余名毕业生简历精心装订成册,由校领导亲自带到现场帮学生找工作。这暖心一幕被当地媒体记录后迅速刷屏,成为高校助力就业的生动注脚,生动诠释了我校落实“两个千方百计、一个全力以赴”就业工作要求的积极实践,更与“稳就业、保民生”的战略部署同频共振。


产教融合起来


在机电工程学院举办的“留连来连”双选会现场,44家企业的展位在鼎新楼里铺陈开蔚蓝的“机遇海洋”,大连本土企业组成的“舰队”尤为醒目。党委书记赵铸与企业代表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中国核电集团、奇瑞汽车等44家优质企业的招聘需求。在与毕业生交谈时,他勉励学生主动把握机遇,将个人成长融入城市发展,在东北全面振兴中实现人生价值。学院还同步开展就业观念引导,通过专场宣讲会帮助未就业毕业生找准方向,依托访企拓岗成果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确保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与此同时,文法学院师生正在法律人才市场演绎“职场首秀”。在司法局与律师协会搭建的就业平台上,90家律师事务所向法学专业学生敞开大门。招聘会现场,院长丁利明带领教学团队与律所负责人深入探讨人才选拔标准,法律系主任任峰现场指导学生优化求职策略。特别设立的司法考试证书颁发仪式上,副院长李志君为通过考试的学生代表授证,用榜样力量激发就业信心。2021级学生积极投递简历,2022级学生则通过观摩明晰职业规划,这种“就业前置”的创新实践,让“爱生如子”的教育理念转化为精准的就业服务。



从机电工程学院“全院一盘棋”的工作机制到文法学院“笨办法+巧功夫”的服务创新,从双选会上200余个岗位的精准投放到法律专场90家律所的深度对接,学校始终以“实”字当头,实打实对接企业需求,面对面倾听行业声音,心贴心服务学生成长。按照“能早尽早、能扩尽扩”的原则,增加“小而精”“专而优”的专场招聘,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推介力度,实施“寒假暖心行动”“春季攻坚行动”“百日冲刺行动”,组织举办春季校园双选会、辽宁省促进边疆地区毕业生留辽就业专场招聘会、校友企业及校友推荐企业专场招聘会、“研后有你”专场招聘会等大型招聘活动。通过将就业工作嵌入人才培养全链条,让每个毕业生都能在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向。


千企万岗“跑”出来


阳春三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访企拓岗”团队踏着江南烟雨,先后走访杭州阿里云、联汇科技、澜斯科技及扬州扬德电气等高新企业,开启了一场连接产教、对话未来的春日之行。


“当年在黑板上推导的公式,正在真实产业中生根发芽。”在澜斯科技,2007届校友张子平深情回忆了在母校生活和学习的点点滴滴,介绍了自己公司的情况,并对母校的培养表示感谢,这场跨越近二十年的师生重逢,瞬间点燃了走访行程的科技火花。学院访企拓岗行动,在校企之间成功搭建起精准对接、共赢发展的合作平台,有效拓展了就业渠道,精准建立了岗位资源库。


同期,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厚杰带队走访了本土科技企业大连日佳电子有限公司,考察工业机器人生产线及研发中心,了解企业技术创新与生产管理流程。双方围绕工程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联合技术攻关等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明确将共建产教融合平台,完善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机制。交流环节,企业负责人系统介绍了研发领域及人才储备规划,学院详尽推介了专业设置与产学研合作成果,为后续构建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奠定了基础。



为全力开拓就业渠道,学校统筹推进“访市、访县、访园”拓岗专项行动,建立校地协同机制,重点对接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及校友企业。校院两级领导班子严格落实“两个100”和“不少于10家”的走访要求,联动各部门深入企业一线开展岗位挖掘与人才推荐。通过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着力构建“实习-就业”贯通式培养体系,开设多个企业“冠名班”,为毕业生与企业搭建精准对接平台。



自专项工作开展以来,各学院全面延伸就业服务阵地,前移工作端口,组织教师团队赴产业一线开展需求调研、岗位征集和项目孵化。强化需求反哺,将企业用人标准深度融入教学改革,使岗位需求切实转化为人才培养的“指挥棒”与就业指导的“指南针”,构建起需求牵引-培养改革-精准输送的就业生态闭环。


云端连心“暖”起来


“各位家长朋友,咱们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有数据支撑的。”在国际商学院2025届毕业生线上家长会上,辅导员王义丹和焦艳鑫结合当下就业新形势,为家长们详细介绍了学院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屏幕那端,家长们正通过弹幕热烈互动——这场别开生面的“云上家长会”拉开了就业季的暖心序幕。


在这场充满温情的云端对话中,老师们化身“就业导航员”,不仅晒出近三年毕业生去向,还面向家长所在单位开展扫码线上就业岗位征集,诚邀企事业单位提供就业及见习机会。希望家校合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既要帮孩子们备好求职行囊,更要为他们校准人生坐标。”外国语学院的云端会议更像一堂沉浸式职业规划课。党委书记刘煜以自身就业经历为例,以外语学科为背景,分析科技的变革作用,指出毕业生要切实关注科技变化趋势,增强就业竞争力。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增强自身综合能力,紧跟市场变化,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以适应时代发展。



两场云端会议虽形式简约,却精准锚定家长关切:从岗位“源头”征集到职业发展理念引导,从具体时间规划到能力提升路径,将学校“两个千方百计”要求落细落实,以家校协同为毕业生铺就就业“暖心路”。依托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导师组会等常态化教育载体,协同专业教师、辅导员、班导师形成育人合力,培养学生勇担使命的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加强与家长联系沟通,发挥家校协同就业育人作用,引导毕业生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职业目标,主动就业。


从西子湖畔到渤海之滨,从智能制造企业到大连本地律所,处处活跃着民大教师们为毕业生求职奔忙的身影。这场没有终点的就业护航行动,正见证着学校用真心、真情、真干书写的育人答卷,为毕业生铺就一条通向未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