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0日,《中国民族报》以《创新活动载体 教育入脑入心——大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系列活动侧记》为题,对我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系列活动进行了详细报道。
附:《中国民族报》2015年6月30日
创新活动载体教育入脑入心
——大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系列活动侧记
□ 金彦超 米怀飞 文/图
6月的大连,温馨浪漫。清爽的海风拂过一张张年轻的笑脸,山海间的大连民族大学生机盎然。为贯彻落实国家民委《关于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进校园活动的通知》精神,大连民大自今年4月起,开展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系列活动,吸引了全校各族师生的广泛参与。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在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面对外敌入侵,各民族同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该校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教授李鸿,在为教师举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专题报告中这样说。
而对于学生,考虑到他们的认知特点,该校思政部教授白屯则从各民族的节日讲起,向莘莘学子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各民族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使学生直观地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实质。
与此同时,大连民大还举办了“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知识竞赛”, 3000多名师生积极参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和“五个维护”意识深深扎根于心中。
活动期间,大连民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还专门编印了《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100问》学习材料,供师生学习。
以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歌舞团等社团为依托,大连民大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
4月26日,“大海情·民族魂”纪念“五四”运动96周年中华传统经典咏诵比赛,在该校多功能报告厅举行。由该校各学院师生组成的15支代表队依次登台。各族师生精神饱满、感情充沛,或铿锵有力、或温柔细腻的咏诵,诠释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各代表队还将中国传统书法、舞蹈、乐器演奏等艺术表现形式融合其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广大青年学生爱国荣校、致力民族团结的责任感是民族高校的使命。”大连民大校团委书记史明涛说。
生命科学学院开展的“五热爱”——“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专业、热爱师生”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年,在这个主题下开展的“新疆是个好地方”、“大美西藏”等活动反响尤为强烈。
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大三藏族女孩次仁吉宗说:“感谢学校提供了这么好的展示平台,我在比赛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收获了友谊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找到了信心和成就感。”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记录家乡变化,展示家乡美景,反映风俗人情,传播民族文化,为家乡发展、民族团结作出贡献,是‘五热爱’活动的目的。”生命科学学院胡文忠院长说。
为培育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连民大从5月开始面向全校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故事征集活动,以校园内的真人真事为原型,拍摄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的微电影。
经过对上报方案的筛选,通信工程专业大四学生肖开提·吾甫尔的成长故事,被选为微电影《石榴籽》的原型,由同是来自新疆的男孩木热地力·阿布都赛米担任微电影的主演。
《石榴籽》讲述了性格内向、沉默少语的维吾尔族男孩木木,离开新疆只身到大连求学。地域文化的差异、人际关系的困扰、学业上的压力、崭新的大学生活,对木木而言是一团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蔼的老师、可爱的同学、丰富的创新项目,让一切都有了转机……
本次微电影从剧本编写、策划编排到人物塑造,均由学生独立完成。自该电影开拍以来,许多同学主动要求加入剧组,义务担任演员、工作人员。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石榴籽》目前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根据活动总体方案,学校将利用暑期组织部分老师到新疆、西藏等地家访,了解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生活状况,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将着力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创新活动载体,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坚持‘网上’与‘网下’相结合,促进各民族学子共同成长成才。”大连民族大学副校长陈明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