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学校主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评论员文章:党旗辉映发展路 奋楫扬帆正当时——写在中国共产党大连民族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

发布日期:2024-08-22 编辑:李舒婷 资料来源: 党委宣传部

弹指挥间,春秋五度。


2024年2月26日,聚焦“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再创佳绩,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学校第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学校召开“新春第一会”——中国共产党大连民族大学第一届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这一天,距离大连民族大学第二次党代会开幕还有179天。


学校党委再次向全校师生发出号召,“要抢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机遇,抢抓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的重大机遇,砥砺前行、团结奋进,一鼓作气、乘势而上。”


“砥砺前行、团结奋进,一鼓作气、乘势而上”,这正是过去五年多来,学校改革发展进程的鲜明特征和真实写照。


2018年12月,大连民族大学第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五年多来,在国家民委党组和辽宁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民委相关司局和省委教育工委的具体指导下,在大连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党委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只争朝夕奋斗、昼夜不舍向前,在势起步疾中接连迎来重大机遇、实现重大突破、创造发展历史,描绘出一幅励精图治、不断超越的生动画卷。


三方进一步共建、硕士点快速增加、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连续突破、首次参加全国学科评估取得重大突破、首次获评全国模范教师、首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和二等奖、首次获得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奖·成就奖、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办学用地成功扩增……诸多标志性、开创性的名词彰显出大连民大五年来的奋进之态、创新之举、改革之效、发展之绩。


这是学校昂首阔步、感恩奋进取得跨越发展的五年;这是学校疾速奋进、各项事业呈现勃勃生机的五年;这是学校真抓实干、干事创业氛围愈加浓厚的五年;这是学校聚焦师生关切,师生员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的五年;这是学校不断扩大影响,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的五年。


五载光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在大连民族大学的发展史上却是永恒。


(一)


回首五载奋斗路,大连民大取得突破性进展、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什么?


学校党委始终将政治立校放在第一位!


上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年年如期召开。


2019年——“实践表明,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大学,就要坚定不移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2020年——“要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要以高质量的全面从严治党和监督执纪问责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办学治校,首要也是根本要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抓政治立校。”


2022年——“必须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2023年——“以实际行动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坚定不移以实际行动谋划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工作任务、不同发展目标,贯穿其中的,是学校党委对党的无限忠诚与信仰,是政治建校、政治立校的鲜明态度与决心,是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绝对清醒和坚定。


这是学校办学史上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十三五”收尾、“十四五”开局,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面对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共同叠加的艰巨任务,学校党委带领广大师生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引领、政治保障和政治支撑。


五年多来,学校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在推动“三项重点工作”基本工作思路中,把“全面从严治党”放在首位,旗帜鲜明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强化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多措并举推进学校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实现一届任期内校内巡察全覆盖。


五年多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扎实开展,全校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显著提升。讲政治、守初心、担使命、转作风,如今已成为全校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风清气正、心齐劲足已成为学校政治生态最鲜明的底色。


五年多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令人振奋的成绩——学校在国家民委首次组织的2023年民族观检查考核中位居委属高校第一名,获评A等次;学校领导班子在国家民委首次组织的2023年度直属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中,位居委属高校党组织第一名;学校党委获评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新时代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和全省高校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谋长远,一张蓝图绘到底。五年多来,学校党的建设更加坚强有力、自我革命更加深入、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办学理念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治理能力加速提升、育人环境显著改善、社会声誉与日俱增,民大人以一以贯之的“赶考姿态”奋力抒写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民大篇章”。


(二)


2024年是一个注定被民大历史铭记的年份。


成立于改革开放之初,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年轻的大连民族大学和在这片土地上团结奋进的各族师生,一起走过了40年发展历程,见证了40年的沧桑变化。


穿越历史烟云,不难看出,学校40年的发展历程,正是我们党创办新型民族高等教育历史进程的缩影,是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百年教育工作的具体体现,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早在建校初期,学校老一辈创建者们就凝练出“团结、自强、求是、进步”八字校训,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寓意其中,成为了学校面向未来的精神动力。历届学校党委高举民族团结之旗,不断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和广度,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多年来,学校深化互嵌式管理模式,深入推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月、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试讲试用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引导全校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历史自觉,夯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让来自祖国各地的各民族学子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民族团结,是大连民大最深厚的文化底蕴。


2019年9月,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


这一年,党中央在全党范围内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全面展开。


开展主题教育,践行初心使命的关键点在于,干中学、学中干,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让思想、能力、行动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跟上学校事业发展需要。


作为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单位,在当年10月学校举办的读书班上,党委书记赵铸态度鲜明,一语破的:“新时代的民族高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沿阵地,我们必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


紧接着,学校党委前瞻谋划,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主线,提出“十个举措”,及早部署,较早启动,抓早抓实,见行见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贯穿人才培养各环节。


紧接着,学校党委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以高站位、宽视野的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提出“每名老师都是思政老师,每门课都是思政课,每名老师都在上思政课,校园就是大思政课堂”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和铸魂工程,不断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和育人根基,促进各民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紧接着,立足学校实际,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项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和学科专业体系,建立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执行落实、监督检查、评价考核等工作机制,努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走在前、作模范,形成“抓手有形、受众有感、育人有效”的“民大经验”。


紧接着,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检验学校立德树人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聚焦培养更多“具有民族团结基因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优秀人才的重大使命,开展的宣传教育、系列培训、主题活动……在民大校园此起彼伏,有声有色,一浪高过一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民大各族师生加强民族团结,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真实写照。


紧接着,在深入实施的“四个突出”战略中,学校党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放在首位,体现出把握政治大局和政治方向的能力和水平,体现出高度的政治站位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指引,奠定了坚实的战略基础。


全方位服务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设计等工作、承担《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辽宁卷》编纂工作、服务国家民委外宣工作和“道中华”品牌宣传……上级有任务、学校见行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一直以来,学校党委正是凭借着“知责于心想干事、担责于身能干事、履责于行干成事”的求真和务实,自觉主动担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重任。


学校连续第三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以及再次获评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这些荣誉,不仅仅是激励每一位民大人勇往前行的精神动力,更是印刻在民大史册上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三)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躲不绕、敢于担责,拥护改革、践行改革,抓执行、抓落实,共同创造学校发展的新业绩。”——在学校第一次党代会开局之年,2019年召开的中共大连民族大学第一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赵铸书记用描绘新时代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图景,有力解决“身子进入新时代,思想停在过去时”问题。


五年多来,如果为上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全面深化改革选定几个关键词,“攻坚”“突围”一马当先。


从2019年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以“高质量抓好新时代学校本科教育”全面打响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战,到2023年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全面推进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提质升级”,又一次强化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进入新阶段的鲜明地位和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鲜明导向,彰显出学校党委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守正创新、顺应时代,重视本科教育,回归教育初心,坚定走好新时代本科教育提质升级之路的信念和决心。


无论是2019年学科建设会议要求的“要在重点难点工作上有突破”,还是2022年学科建设工作会上强调的“全员追求一流,全过程追求品质,全面提高办学水平”,亦或是2024年第十五次全委会上再次强调的“统筹推进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推动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都可以看出,强化学科建设意识、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夯实学科龙头地位,已成为“十四五”期间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破题”关键,也成为学校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突围”路径。


如果说,2019年赵铸书记主持召开的党委常委会会议专门研究人才工作,是学校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明显把做好人才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紧抓实,那么,2023年建校以来首次召开的学校党委人才工作会议,更加突显了学校党委以深化综合改革为抓手,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大踏步开启新时代人才强校新征程的决心和力度。


天下事,非新无以为进。哪里是痛点、难点,哪里就是学校深化改革的重点。


学校党委锚定“高质量”,勇闯“深水区”,从师生最期盼的事项改起,从最关键环节、关键部位改起,从制约学校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既要“横向到边”也要“纵向到底”,既要“环环相扣”也要“层层深入”,既要“打基础”也要“利长远”,既要“立”还要“破”,既要“改革发展”更要“转型升级”……学校每发展一步,改革就跟进一步,从顶层规划到基层实践,从攻坚者到突围者再到先行者,改革面临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有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越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


改革的难处和深处仍然是制度,以制度改革破解学校发展难题是最有效的方法。学校党委秉持改革进行到哪里,制度就保障到哪里。


五年多来,制定并全面实施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及4个子规划;研究制定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的“1+4”系列文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若干措施》以及4个配套方案办法,形成了“1+4”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制度;制定《大连民族大学“一院一策”实施方案》……围绕特区建设、人才引进与培育、职称评聘、岗位聘用、教学科研成果贡献度评价、绩效工资、师德师风等制度制定和修订27项之多。一系列上下贯通的顶层设计方案,一个个具有全局性、导向性和保障性的重要文件的出台,让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布局中拔地而起,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事业征程,从来少有康庄大道;蟾宫折桂,自古未见轻而易举。“在民大发展的新征程上,必须要通过改革来破解发展难题,改革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唯一路径。”


深化改革,这是一种艰难却始终执着的追求,这是一条坎坷却永不停歇的进取之路。五年多来,民大人以“滚石上山”的精神毅力,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高等教育潮流里蹚出了一条“民大路子”。


(四)


分析大连民大每一次“异军突起”和“率先突围”的背后,总会发现一条相似的轨迹:直面困难——打破惯性——改革创新——凝聚共识——抢抓机遇——真抓实干。


站在2024年,我们把目光拉远些——回望五年。


2019年,学校党委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工作主线贯穿办学治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自此,全校上下在定位、定向、定标中强谋划、求奋进、聚力量、办大事、促和谐。“十个较早”举措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全校形成“同频共振”的燎原之势。


2020年,国家民委、辽宁省、大连市进一步共建大连民族大学协议签字仪式举行。此次进一步共建是学校探索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建设的积极实践和主动作为,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举措,是大连民族大学建设发展史上又一关键里程碑,标志着学校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凝聚了师生持续奋斗、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在党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大连民大,继续从容迈步,在高等教育历史的脚本里,抒写新篇章,创造新业绩。


这一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学校党委对“三项重点工作”和“三件大事”内涵进行全面升级。这是在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工作任务基础上,立足学校实际,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给出的破题之法;这是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底线思维,善于抓住机遇,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中开辟的发展新境界;这是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为学校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并让师生享受学校发展的各项红利,不断增强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强有力举措。


时间来到了2022年,站在这个节点上,我们把目光再拉近些——回望三年。


2022年12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这注定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刻度。这个时间刻度,标记下了,学校党委在面对严峻考验时扛起责任、沉着应对、务实高效,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的态度,全力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决心与恒心;标注下了,全体民大人在危难关头步调一致、顾全大局,携手并肩、团结一心的坚持和坚守;标注下了,三年疫情全校零感染,各族师生同心抗疫的“民大故事”和“民大记忆”。


务实高效的运筹、挺身而出的身影、温暖无私的面孔、共克时艰的脊梁、休戚与共的担当,成为这三年民大校园最具标识性的风景,也成为新时代“民大精神”的生动写照。


与此同时,学校党委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改革发展,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坚定打好疫情防控和科学发展的“组合拳”“攻坚战”。


这一年,学校党委聚焦推进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紧盯短板补弱项,及时调整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路,完成了“三个突出”战略到“四个突出”战略的重要升级,不仅以最快的速度“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损失、工作损失、发展损失夺回来”,更是从战略全局的高度为新时代学校科学发展把脉定向,在这次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中交出了一份厚重的“民大答卷”。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转段后的第一年。


如何强信心、开新局、赋动能?——抓落实、抓基层、抓学风!新春第一会,赵铸书记以“三抓”工作总要求的“指挥棒”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


观念决定视角,视角决定未来。


历史与事实一再证明,谁能抢占先机,谁就能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三抓”工作总要求是牢牢把握住加快发展的“窗口期”、赶超进位的“机遇期”的有效抓手和载体。


一如过去五年,学校党委不断摒弃不适合科学发展的落后观念,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出实招、求实效,开阔眼界、开拓思路,找准学校科学发展的突破口,构建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不等不靠,敢为、敢闯、敢干,以赤诚之心、昂扬之姿、奋进之势,突破了发展瓶颈带来的“硬骨头”,探索出发展路径带来的“硬任务”,破解了发展难题带来的“新困难”。


(五)


《历史的丰碑——贵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纪实》是一套以贵州省脱贫攻坚为题材的报告文学集。报告集不仅细致描写了贵州如何成了中国脱贫攻坚的“省级样板”,同时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干出来的精彩”。


曾经的贵州“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贫穷落后”,一度成为贵州省的代名词。


应党和国家、国家民委的号召,学校从2012年开始,连续10年组织干部教师、科研团队赴地处武陵山片区的贵州省铜仁市担任联络员,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全力参与脱贫攻坚。党史学习教育中央第十六指导组对学校帮扶铜仁发展油茶产业给予充分肯定,学校两次获评“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摸清贵州“底子”、找准帮扶“路子”、结成校地“对子”……大连民大干部师生扶教育、兴产业、助文化,挽起裤腿捋起衣袖,同当地干部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倾力奉献、实干苦干,为实现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作出积极贡献,打造形成了服务国家战略的“民大模式”。


什么是服务国家战略的“民大模式”?从评价角度来说,就是要讲政治、有组织、肯担当、要成效、可复制、创未来。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专门部署,赋予了乡村振兴在新征程中的新使命。这一年,按照国家民委的要求部署,学校开始定点帮扶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


乡村振兴发展是历史命题,也是时代课题,是党和国家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也是交给大连民大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定点帮扶工作,做到保持工作连续性,突出工作创造性,研究工作可持续性,全方位开展合作,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把学校十年来服务武陵山片区贵州省铜仁市形成的工作模式复制到巴林右旗,按照‘巴林右旗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的方针,进一步推动校地融合发展,助力巴林右旗在乡村振兴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作出新的贡献。”赵铸书记作出明确要求。


赴巴林右旗开展调研和对接工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定点帮扶巴林右旗专项项目、开展校地融合党建活动、购买定点帮扶县农产品、为巴林右旗基层干部开展培训……学校把对口帮扶巴林右旗摆在重要位置,当成学校大事,把巴林右旗作为又一个“第二故乡”,握紧“接力棒”,举全校之力坚定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


地方所需,民大所能,推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学校重任在肩。2023年,学校在提升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配度”上迈出更大步伐。


学校先后与辽宁省8个民族自治县、大连市11个乡(镇、街道)签订合作协议,不同程度地推进与辽宁宽甸、大连金普新区,黑龙江抚远、同江等边境县(市)的合作,充分发挥学科、科技、智力和人才优势,以一乡一策、一县一策、一市一策、一省一策,聚焦区域全面振兴新突破。学校将发展与振兴目标任务精准对接,将服务战略与区域产业发展布局有效衔接,将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效能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度融合,更加积极主动服务乡村振兴,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从学校到地方,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产业前沿到科技创新……几年来,学校累计派出137人次干部教师、13个科研团队赴民族地区,扎实开展帮扶工作。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支支奔波的团队、一条条帮扶举措、一个个落地项目,倾力相助,鼎力支持,携手同程,共谋发展,开创了学校科技、教育、人才与乡村振兴、区域发展相融共生、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不断续写服务国家战略“民大模式”新图景。


(六)


四秩基业的大连民族大学,迎来“四十不惑”。


何以“不惑”?字典给出的释义:遇事能明辨不疑。学校40年发展给出的释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清楚自身从哪儿来、往哪儿去……”


2018年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推进学风建设,让“学在民大”成为民大口碑。


这是大连民大“学在民大”发展观的价值原点。


此后五年,从“学在民大”到“大学风”,从“三全育人”到“五育并举”,从思政教育到“大思政课”,从“爱生如子”到“爱校如家”,从“三位一体”的育人架构到“一竿子插到底”的班导师工作,从教师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教书”到学生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学校党委的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格局再拓展、育人再强化。


这是学校党委站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着眼长远看教育,对学校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变化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好社会主义大学,顺应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大势,遵循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律,对新时代学校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和发展道路的思考和探索;是以“答卷人”的姿态,深刻回答高等教育“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并进一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和深层次价值追问。


五年多来,一支坚守教学一线的教师队伍,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忘“四有”好老师标准,为学生传明道、解心惑,与学生们一起“学在民大”;一支爱生如子的班导师队伍,以“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为抓手,坚持价值观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执着理想信念,坚定价值追求,为新时代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一支心中拥有大爱,在平凡岗位作出不平凡贡献的管理人员,以“我们是一家人”的情怀,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照顾,全身心投入服务育人。


在最新校友会大学排名中,大连民大刷新榜次,位居第265名,比5年前进步了120名;“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开展的“辽宁省高校满意度”排名评选中,学校位居全省高校第一名;民大学子连续五年登上《人民日报》百名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连续24年超过90%;省部级教学名师增加21名;多名教师获评国家民委“三全育人”模范;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获得中央领导同志肯定性批示……成绩,说不完、道不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要靠人才、靠教育;高等教育的首要职能、本质职能,归根结底是培养人、造就人。这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体现出学校党委以如磐初心担负起立德树人光荣使命的努力和行动,体现出要迎头赶上高等教育时代发展步伐的坚持和坚定,体现出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探索和追求,体现出培养具有民族团结基因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优秀人才的“民大担当”和“民大作为”。


“紧紧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全力推进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开花结果,书写新时代建设高水平现代化民族大学的新华章!”大连民族大学2019年新年致辞中所洋溢的激情、满怀的豪情,在五年后的今天来看,历史已充分印证了这启航时刻的思考和决心。


七)


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显著的工作成效,绘就了大连民族大学改革发展的壮美画卷,创造了经得起历史、实践和师生检验的累累实绩,让集中彰显“民大精神”的“评估精神”“更名精神”“申硕精神”“征地精神”在新时代接续传承、发扬光大,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中,在“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奋斗中,锻造出的“民大篇章”“民大经验”“民大路子”“民大答卷”“民大模式”“民大担当”“民大故事”……已汇聚成滚滚向前、不可阻挡、昂扬奋进的“民大力量”,在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的快车道上,跑出了分秒必争、一往无前、高质量发展的“民大速度”。


历史是奋斗者的足迹,未来是先行者的使命。致敬过往,实干今朝,开启未来!


预祝中国共产党大连民族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