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连民族大学设计学院,一面训言墙最为引人注目。墙上是50句关于做人做事的人生格言,每一届新生入学,都会在这里上第一堂课。建院20年来,大连民大设计学院始终秉承“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是引发学习动力,科学研究的任务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教育理念,在学科建设中攻坚克难,在专业发展中稳中求进,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
以创新思路促教学改革
在大连民大设计学院,听不到琅琅书声,也感受不到严肃紧张的气氛,取而代之的是一间间本科生导师工作室,学生们坐在各自的工作区,专心致志地画图纸、加工材料、讨论方案,看起来轻松活跃。
“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依托专业教材,按章节、按单元讲授知识点,注重课本知识的灌输,容易形成‘教’不管效果、‘学’不知何用的状况。”大连民大设计学院院长包海默说,根据设计学科侧重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学院自建院初就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本科生导师工作室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据介绍,大连民大设计学院本科生导师工作室实行导师负责制,由1名导师、2至3名助教和涵盖3个年级大约30名学生构成。工作室包括教师工作区、学生学习区、师生讨论区、实验制作区和成果展示区等。在这里,无论是老师的研究还是学生的实践,都紧紧围绕课题或者问题展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让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要进一步变革。大连民大设计学院明确以当前“农村问题、儿童教育问题、老年人问题”三大社会问题研究,作为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社会服务的主导方向。
“我们的课题规划和确立一直围绕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围绕未来20年甚至50年内社会将持续关注的问题;二是研究成果在推向市场之后,能以实际产品的形式产生利益;三是尊重老师自己的兴趣爱好,让教学、科研、生活三者紧密结合,使工作效率最大化。”包海默说。
目前,大连民大设计学院师生通过解决城镇化视野下的农村低碳住宅问题,在抗震、材料、结构、保温、循环和污水处理等领域取得了20多项新技术;通过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原创了基于268个汉字字根的儿童识字绘本500余本、实验教材10套、玩具200余件;通过解决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问题,完成新产品原型308个、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596项;完成大连、青岛、杭州等20多座大型主题公园的整体规划设计及施工,服务完成的产业项目产值达近百亿元,突破建设中的147项关键技术。
在近期召开的“设计的边界”2019全国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暨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年会上,大连民大设计学院的学科建设创新和教学理念发展得到了业界和学界专家的肯定。下一步,学院将在既有的教学基础上,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专业与品德、教学与自学、学习与研究”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符合社会人才需求标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
以人文情怀强化立德树人
在大连民大设计学院成果展中,一摞厚厚的书本在各种模型中格外显眼,这是学院历届学生完成的价值观调查和家史家训访谈报告。“学院的人文素质教育从2007年开始持续推进,家史家训和价值观教育将立德树人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包海默说。
近年来,大连民大设计学院始终把价值观教育作为核心工作来抓。“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将五四精神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继承发扬传统,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大潮,将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教师高江龙说。
大连民大设计学院始终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向社会这所大学校学习。每年假期,学生们带着课题到家庭、企业、农村进行调查。通过对社会不同领域人群价值观的调查,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家史家训调研,爱国爱家的理念进一步根植在每一个学生心中。“身为设计学院的学生,不能只满足眼前的书本知识,更需要提升自己的眼界与格局,要把自己的才华与国家的需要结合在一起。”学生王世玉说。
文化是设计的根与魂,大连民大设计学院在日常教学中,牢牢守住中华文化的根基和方向,从文化中汲取灵感,用设计传承文化。今年1月,学院视觉传达工作室前往贵州省铜仁市,实地走访调查当地手工造纸工房现状、造纸特点、古法造纸现状及传统造纸工艺,深入研究在美术、设计、传统文化领域修复能够应用开发的造纸技法,为深入研究传统造纸工艺和进一步挖掘、传承、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积累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20年来,一批又一批学生在学院不断成长、不断收获,超过8000多人次累计获得76项德国红点概念奖、82项德国iF概念奖、181项美国IDEA设计奖共339项国际三大顶级设计奖。学院累计获得1850余项国内知名设计竞赛奖,奖金累计达720余万元。在今年5月刚刚揭晓的2019“太湖奖”全国工业设计大赛中,大连民大设计学院学生马骁琪的作品斩获大赛唯一“百万设计大奖”,荣获奖金100万元。
今年,大连民大印发实施意见,指出要优先扶持一批有较好建设基础的学科、学院和专业,设立“学科建设特区”“学院建设特区”和“专业建设特区”,设计学院也名列其中。
在包海默看来,设计学院的第一个20年发展是比较成功的,这与学校给予支持、包容和自主发展的空间密不可分。接下来的20年,设计学院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学校更加重视和支持学院的发展和改革,决定建立设计学院特区,全方位、系统性地支持设计学院的跨越式发展。
包海默说:“我们理解特区的‘特’,不仅仅是学校简单给一些特殊政策和机制,更多的是我们要承担更多责任,接受更大挑战。这个‘特’应该体现在要有特别的勇气和魄力,敢于大胆尝试别人不敢和不愿做的事情;还应该体现在探索出富有特色的发展模式,从结构设计和机制设计上实现系统性的创新;更应该体现在特点鲜明的人才培养效果和高水平成果产出方面,用扎扎实实的特区建设成果实现学院下一个20年的奋斗目标。”
见习记者 郭家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