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至23日, 我校来自15个学院的专任教师参加了为期4天的教育信息化2.0时代智慧教学创新实战研修班的学习。来自清华大学的于歆杰教授和马昱春副教授,分别为参训教师做了专题讲座。两位专家重点讲解了,如何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如何进行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的设计。来自学堂在线的王帅国首席运营官和关一男首席培训师分别为参训教师做了基于“雨课堂”工具的教学创新培训和实操训练。学员们还走进清华大学课堂,分别对邓俊辉、马昱春和杨芳三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现场观摩。

清华大学的于歆杰教授为参训教师做了题为“一流本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混合式教学实践”的讲座。于歆杰老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研究,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念入手,深入浅出地针对“建设混合式教学金课”和“如何课堂上实现课程思政”两个方面,做了清晰地讲解。于歆杰老师还为学员们细致地分析了如何合理的运用雨课堂,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实现三维一体的闭环式立体化教学;如何统筹协调资源、平台和方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大班翻转课堂的教与学。

清华大学的马昱春副教授结合自己讲授的课程《组合数学》,做了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技巧与艺术”的讲座。马昱春老师在讲座中指出新的教学理念是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而课程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最后一公里”。她首先从教学理念入手,介绍了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特点。之后马昱春老师结合自己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具体讲解了如何进行多层次教学系统的设计,如何构建学习型和思维引导型课堂,以及如何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做到因材施教。

雨课堂首席培训师关一男,为参训教师全面又详细地介绍了雨课堂的各项功能及使用方法。通过分组学习、讨论,陈宏巍和侯熙彦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做了汇报展示。同时,马昱春副教授给予了深刻具体的点评。参训教师表示,对雨课堂这个智慧教学工具,在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20日上午和23日上午,参训教师分别走进清华大学的课堂,现场观摩了邓俊辉、马昱春和杨芳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
参训学员们表示,通过此次培训,对课程思政有了新的认识,改变了自己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加深了对“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自己对智慧教学工具的认识和应用水平。学员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将学以致用,积极进行课堂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生命科学学院教师那立艳说:“通过观摩清华大学的课堂教学,我们意识到一个教师爱岗敬业的态度、立德树人的信念就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思政教育的最佳方式,老师遵时守信的品行、真诚的人文关怀、严谨的治学风范及开阔的学术思维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和引导,此外,在授课过程中带领学生实现对难点知识的跨越,打造学生砥砺前行的品质也是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体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苏飞说:“本次智慧教学培训,使我受益非浅,特别是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雨课堂这种教学工具为教学过程提供数据化、智能化的信息支持,从而推动教学改革、改进教学内容及方法,因材施教,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设计学院教师高江龙说:“雨课堂的这次学习培训经历解决了困扰我很久的烦恼。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科学的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组织,可以实现课堂上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使学生将精力更多的放在教师的课堂内容上”。
生命科学学院教师侯熙彦说“通过这次培训让我认识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够真正的帮助学生学好一门课,巩固他们的知识点,当然想要准备好一门课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前辈的引导下,我一定以学生为中心准备好每一节课,将课程思政工作做到日常教学中,不忘初心”。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师陈宏巍说:“通过这次培训使得我对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课前预习阶段的教学设计目标是让学生生疑而不是学会,课中不是讲授知识而是重新发现知识,课后讨论则对知识再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