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高质量发展战略,弘扬“学在民大”优良学风,鼓励我校教师利用智能技术支撑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构建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推动学校课程数智化转型升级,促进我校教师在育人理念、教学模式、学习范式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变革,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联合学堂在线,于9月6日—8日成功举办了“数智赋能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与智慧课程变革实践研修班”。
我校教务处处长袁传军、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处长史明涛出席了研修班开班仪式并发表了讲话,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主任袁学刚主持了开班仪式并全程参与了研修活动的学习和交流。两位领导都强调了应对数字化转型,学校在教育教学的布局与规划,勉励参训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探索并主动实践数智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改革模式、数智教育技术,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能力和教学实践技能,推动学校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变革。
本次研修班邀请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清华大学计算机与科学系马昱春教授、宝钢优秀教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牟鹏副教授、清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钱静副教授、山东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张聪副教授、全国模范教师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薛庆教授,结合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的课程建设经验、人工智能赋能科研的工具精用经验、一门课的顶层设计与教学设计经验,为我校参加研修的骨干教师提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范式和方法。
马昱春教授结合大模型在高校教育教学应用的全球发展态势和清华大学已开展的AI赋能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经验,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教学领域的各类应用前景,通过编程类教学实例展示自主大模型基座的智能编程辅助教学平台的强大功能。主要内容包括:基于程序设计课程实践,利用大模型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大模型推动课程考核、讲授、作业、答疑方式创新。通过学习,参训教师进行了智能体创建、提示词描述、AI数据处理与备课、AI一键出题等课堂教学的实用工具操作。
钱静副教授分享了如何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雨课堂、学堂云开展人工智能课程建设,训练AI助教的实践经验和应用研究成果。她提出了人工智能进入教育后需要解决 “规模化”与“个性化”教学的矛盾与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实行个性化教育问题,也是值得高校教师思考的问题。
牟鹏副教授通过所授课程,分享了教学设计如何进行更加有效的教学设计,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新的教学技术形成“共振”,使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成效。课程以工程图多学科的“真相”为经,以基础知识为纬,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案例穿针引线,将经线和纬线编织成一张多维立体的“全景图”。将学生眼中“硬核”的画图过程变成追寻图中真相的有趣历程,让学生不仅“不忘初心(基础知识)”,又能“与时俱进(探索学科前沿)”,还能“牢记使命”,在发现和感受机械之魅力的前提下,乐于投身到传统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之中。
张聪副教授从“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人工智能时代的教研选题、人工智能赋能项目申报、人工智能赋能论文写作等方面,系统讲解了教学方式、评估与评价、分析与预测、智能教学系统等内容。通过数字智能应用论文写作的案例解析,带领参训教师通过讲练结合的形式,进行了直观感受的分享。
薛庆教授认为,想要讲好一门课,教师应该从新时代对本科教育的战略要求出发,结合课程所在专业,从立德树人背景下去理解教学,在教育部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锻造“中国金师”的标准中去了解“金课”的两性一度以及“金师”的四个条件。并结合历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具体要求,指出教师要明确课程建设的关键点在学生为中心、教学创新、课程思政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她提出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
研修期间,教师们与专家进行了热烈讨论和交流。研修后,袁主任与解主任组织参训教师进行学习总结和交流分享。参训教师纷纷表示,通过本次研修积极拥抱AI,改革教学模式。最后,袁主任建议大家做好研修总结,在课堂教学中落地实践,在教学沙龙中积极分享。也期待各位老师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先锋,成为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