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伊始,大连民族大学组织13个家访小组、68名教师分批奔赴内蒙古、广西、辽宁、新疆、云南、福建等6个省(区),走进170余个学生家庭送去关怀与温暖。
开展暑期专项家访工作,是大连民族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举措,是将家访工作的育人成效转化为弘扬学校“爱生如子”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家校思政育人合力。
“家访是大连民族大学一堂特别的思政课,我们已经坚持了20多年。”大连民族大学党委学工部部长李英震说。
家访是传递温暖与力量的桥梁——
“我们要多关注学生的成长困境,全力支持他们克服难关!”在内蒙古,家访工作组教师详细介绍了学校的资助帮扶政策、征兵政策;帮助学生申请国家助学金、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精准把握各专业特性与行业趋势,结合学生考研、考公、就业等个性化目标,为他们提供精准的发展建议,并量身定制成长路径……家访将学校的关怀与家庭的期盼紧紧相连,架起了家校“连心桥”。
推开家门的每一次对话,都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在广西,老师们与家长促膝长谈,从专业发展到人生规划,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出谋划策。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老师们给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让家长感到收获颇丰。学生穆海麦提·玉苏普的家长希望孩子报名参军,保卫祖国、建设家乡。对此,老师们立即与学校武装部联系,就征兵政策作了详细介绍。这些细节,深深烙印刻在家访途中。
新疆今年天气炎热,在近50摄氏度的高温下,家访团队的脚步没有停歇。车轮碾过滚烫的戈壁,汗水浸透衬衫,当看到学生在家门口翘首以盼的身影,所有艰辛都化作动力。这份跨越万水千山的坚持,丈量着教育的温度,也诠释着师者的初心。
家访上好新生成长“第一课”——
在福建,当老师们风尘仆仆地出现在2025级新生家门口时,许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学生周彦杉的母亲见到家访老师时,激动地说:“天南海北的距离,没想到你们真的来了!”老师们跨越山海的关怀,让家长真切感受到学校的用心与用情。
老师们走进新生家门,也叩开了学生的“心门”。学生邹荣政听到学校开通摆渡班车、为宿舍安装空调等新举措,兴奋不已。家访教师还特别介绍学校的“暖心工程”: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绿色通道”;为每个学生配备班导师……细致入微的关怀让家长连连赞叹:“没想到学校考虑得这么周到!”
“在学校有任何事情,随时给我们打电话、发信息,我们24小时为你们开机。”在辽宁,家访教师为学生许下了郑重的承诺。
家访不仅要见到学生和家长,更要走进学生生活——
柏油路间杂着崎岖山路,路面颠簸不平,800米的海拔落差让前往学生沙木哈尔·阿扎提江家的路程格外艰难。走过蜿蜒的山路,家访老师们深刻地感受到沙木哈尔和家人生活的不易。让人欣慰的是,在交流中,家访组教师清晰感受到沙木哈尔·阿扎提江对学业的真诚态度。这种面对困难却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让老师们坚定了后续工作的方向:用更细致的关怀为他们的成长助力。
学生陈旺是他所在村庄第一位考上本科院校的学生,其母亲是村里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家里墙壁上贴满的各类奖状,是这个朴素家庭最亮眼的装饰。陈旺的母亲说:“和老师一番交流,让我感觉心里很踏实,孩子能在民大就读,我非常放心。”
从完善的资助政策到暖心的谈话,从有求必应的后勤保障到广阔的成长平台,每位学子都能在大连民族大学找到归属感。从“爱生如子”到“爱校如家”,这场双向奔赴的“大思政课”,让教育有情怀、家访有温度,这也是大连民族大学“三全育人”工作最珍贵的成果。

原文链接:https://www.mzb.com.cn/epaper/?id=1962683153579507712&time=20250902&bc=0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