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大学

【国家民委】大连民族大学:班导师的“十二时辰”

首页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4日 编辑:田芮溪 来源:国家民委

伴随着每一天的晨光,大连民族大学的班导师们开始忙碌起来:进寝室与学生聊天、到课堂听课、指导学生做职业规划、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这种深入细致的沟通、指导,有时甚至要持续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实行班导师制以来,大连民大的班导师们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从小事实事入手,及时充分地了解学生需求,通过多种形式准确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日常表现、总结学生成长规律,和学生一同成长。


早上六点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班导师兰艳拿起手机,习惯性地看一下是否有学生留言。


凌晨,她的一个学生因为有情绪波动给她打电话,在兰艳的细心交流下,这位同学解开了心结,但兰艳还是放心不下。收拾齐整后,她坐上了开往学校的班车,一边和班长交流了一下今天的班级活动安排,一边和这位学生约见面时间。


“育人先育心,育心要知心。”兰艳通过谈话、鼓励、制定目标等方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关爱学生,如春风抚慰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耐心帮助他们跨过每一道坎儿。


兰艳还注重在专业学习和人生规划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在学风考风建设、学习动力的激发、建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指导实践活动、就业指导、心理疏导等方面做实做细,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把知识教育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工作始终。


▲ 兰艳与同学们细心交流。


上午十点


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班导师于乃森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科研路上披荆斩棘、开拓进取。


从大一开始,于乃森就带着学生们在工作室碰选题、做实验、搞研究。他利用承担的科研项目,将自身的专业优势转化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指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实现所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将踏实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扎实肯干的科研本领传递给同学。


“我们做老师的,除了要给孩子们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他们以后的人生起到一个引导作用。”所以新生一入校,于乃森就让学生把自己的梦想写在纸上,集中放到一个瓶子里。


除了每周固定的主题班会,于乃森利用班导师身份,每周还会在固定的时间和学生再见一次面,一起讨论每周的学习成果或生活困难,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尊重学生的个性,有效引导,尽力做学生求学路上的点灯人和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于乃森和他的“小伙伴”们。


中午十二点


理学院、预科教育学班导师唐玲丽认真丰富着学生的个人信息。


虽然在新生入学前,她已经记住了每个学生的名字,掌握了每个学生的喜好,做到班级学生情况“一口清”。但为了让同学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唐玲丽通过深入课堂、走访寝室等方式深入学生群体当中,做起了学生初入校园的引路人。


在新生入学后,她与每位学生谈心谈话,询问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情况,为同学们排忧解难。通过这种方式,许多新生心中的困惑得以解答,也很快融入大连民大这个大家庭。


她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严格把控教学过程的小细节,结合课程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时俱进,关注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加强学生作息、晚自习、班会等管理,严格落实校规校纪各项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做班导师要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解决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困难,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唐玲丽说。


▲ 唐玲丽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下午两点


机电工程学院班导师张明君的“自动化201小课堂”又开讲了。每个学期,张明君都会为同学们讲解每门课和专业的关联关系和学习方法,并针对学生们专业课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为学生进行专业指导。


本学期开学,专业课程越来越难,一些同学对于课程学习的方式方法没有摸透,陷入对学习的迷茫中。张明君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凭借着丰富的班导师经验,她则选择了利用“集体的智慧”,调动同学们的学习能动性。


张明君在班级里寻找某一门课程学习入境较快的学生,以同学的视角对一些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掌握学习方法,以便更快进入课程的学习状态。


每学期,张明君还会带领班级同学召开立志成才主题班会,引导学生立大志,为国读书,打牢班级学风基础,对班级全体同学进行四年大学目标摸底并做成档案记录,为四年学业指导锁定学生学业目标。


▲张明君的“自动化201小课堂”。


下午五点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生命科学学院班导师赵轶男结束了一下午的实验课,回到办公室为她的“孩子们”答疑解惑。“考研报哪所学校更适合自己”“毕业论文怎么选题”“和室友闹了一点小意见”,学生们的问题各式各样,赵轶男每一个都认真解答。


作为应用化学192班的班导师,赵轶男知道,此时正是学生在考研、就业以及毕业论文设计上存在诸多问题的特殊时期,她必须当好学生的领路人。


除了一对一指导,赵轶男还会利用周末开班会,集中解答学生关于考研、论文、就业等问题,并邀请近三年的优秀毕业生为同学们录制小视频,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坚定考研决心。


有着近20年班导师经验的赵轶男,始终坚持“和学生以朋友相处,用真心换真心”,指导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正确的人生规划,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她用自己的勤奋和敬业精神教育学生,用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


▲赵轶男在线上为她的“孩子们”答疑解惑。


晚上七点


建筑学院班导师侯兆铭走进学生寝室,倾听同学们的心声,解决他们生活学习上的难题。同学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侯兆铭第一时间掌握着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盼,把学生的事想在前头、记在心头、落到实处。


作为班导师,他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真心关爱,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塑造健康人格心灵。


作为班导师,侯兆铭既挂记着学生们的小事儿,又从大处着眼,加强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五观”和“五个认同”教育,加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教育,把知识教育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工作始终,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侯兆铭深入寝室倾听同学们的心声。


经过二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大连民大班导师工作构建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困难学生帮扶、日常教育管理、班级组织建设在内的“五维一体”工作格局,扎实推进和积极完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为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pUfo7L7q3FwxNKa3S5LfQ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