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大学

【辽宁高校思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 ——大连民族大学

首页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6日 编辑:杨琨 来源:辽宁高校思政公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连民族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政治立校,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四个突出”战略,持续抓好升级版“三项重点任务”和“三件大事”,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学校2010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首批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9年连续第三次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成为近三次表彰中全国唯一蝉联的高校;2017年思想政治工作获得中央领导同志肯定性批示;2015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高校”;2020年再次获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学校党委获辽宁省高等学校先进党组织,学校获辽宁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强化党建引领 凝聚发展力量


十年来,党的领导更加坚强。学校坚定不移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修订学校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健全“两咨询、三评估”决策前置论证机制,进一步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和依法治校能力。建立党委专题调研制度,班子成员带头围绕制约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并注重成果转化,做到边调研边出成果。加强学校各领导小组和专门委员会建设,建立健全议事机制,充分发挥议事协调机构作用。


十年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更大成效。学校认真落实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决策部署,修订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清单,切实把工作延伸到基层党支部。成立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带头抓基层党建,选优配齐基层党组织书记,完善联系基层制度,建立党委常委、校领导联系基层党支部、青年教师、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党外代表人士、学生班级、困难学生等“七个联系”制度。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全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全部为“双带头人”。抓实政治理论学习,编制《校院两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参考》,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开展政治学习的制度规范和指导培训。


十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进展。党委和领导班子成员坚持“一岗双责”,将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切实加强对学校纪委的领导,支持纪委独立依规依纪依法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制定《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具体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巡视整改工作,逐条对照国家民委党组第三轮巡视反馈意见制定了199条整改措施,并按照时限要求完成整改任务;强化政治监督,健全校内巡察工作机制,修订完善学校党委《巡察工作实施办法》,制定年度巡察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坚持精准执纪量纪,修订学校党委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实施细则,制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监督工作实施意见,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十年来,学校党委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工作的鲜明主线,旗帜鲜明“喊出来”,又务实管用“落下去”,通过“十个较早”举措,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和人才培养各环节。首次制定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四五”专项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修订工作职责。完成教案讲义编写,《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正式开课,并持续推进一流课程培育和建设。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程思政,开展专题研讨和培训交流、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月等多项活动。


十年来,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夯实。学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校领导集体备课讲授形势与政策课,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现全覆盖,通过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形势与政策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题通识课等,着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分阶段、分批次打造“三个100”,即培育百名课程思政优秀教师,打造百门育人成效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和百个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学校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落实“1+N”意识形态工作体系要求,制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严格各类阵地和内容管理,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培训和宗教工作,意识形态纳入全员考核。


十年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学风建设,注重“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建设,鲜明提出,要打造“老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好书;学生要有严谨的求学精神,读好书;所有人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做好工作”的“大学风”。提出“教师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教,学生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有高度的学风”的学风,持续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和学风建设,优化思政教育教学。推进“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建设,推进全员育人队伍建设。全面施行班导师制,90%以上的专任教师都具有班导师工作经历。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推进辅导员“一口清”工作制度,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用心用情、细之又细地关心关爱各民族学生,设身处地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和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努力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心坎里。


聚焦学科建设 提升内涵发展


十年来,学科专业建设基础更加牢固。按照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原则,学校大力发展符合民族地区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国家战略需要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大力推进“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培育,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健全完善学科专业体系。推进深化综合改革,提出建设高质量发展特区,设立“学科特区”“学院特区”“专业特区”,有效激发学院办学活力,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修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推进分类考核,修订教学和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坚持引育并举,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党委常委会每季度听取人才工作汇报,紧盯重点难点问题持续推进。设置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特岗计划、非事业编制、转聘专任教师等多方面用人渠道。


十年来,服务国家战略不断取得新成绩。学校鼓励支持教师科研团队参与“三区三州”、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工作,服务地区覆盖23个省、59个地级市、93个县区,在资源植物研发、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民族文化保护、生态保护与修复等研究与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入推进与贵州省铜仁市、大连金普新区的校地合作,打造两个校地合作示范区。连续10年组织119人次、10个科研团队赴地处武陵山片区的贵州省铜仁市助力脱贫攻坚。科研团队帮助当地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成功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油茶新品种“民玉2号”和“民玉3号”,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技术和成果推广应用30多万亩,累计创造效益超过15亿元,带动10余万人脱贫致富。学校还承担辽宁省委托项目“辽宁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十四五’规划”和“辽宁省兴边富民事业‘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并与大连市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大连民族大学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办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实现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的建设目标不懈奋斗!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AidWoRQ6Oh_RVv4NbUW-A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