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大学

一路相伴 一路前行——访理学院、预科教育学院“一帮一”活动团结互助小组

首页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31日

多年来,理学院、预科教育学院作为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最集中的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以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团结友爱、共同进步为目标,以“2+X”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为载体,加强各民族交流,让各民族同学在民大这个大家庭里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学院还鼓励新生中的新疆籍学生与高年级“学霸”结对子,除了成绩的提升,友谊的建立,各民族学子还在交流过程中增进了对各民族的了解和认同。其中,由来自维吾尔族的艾布都西克尔·阿布来提、来自汉族的李颖和来自满族的曲颖组成的“团结互助”学习小组,是学院第一支出现的跨级“一帮一”小组,也是最为典型的一支队伍。

只要肯学多难的事儿都不是事

2015年,艾布都西克尔刚入校,在他自己还没意识到学习跟不上时,导员看出了他的弱势,主动打电话联系他,提出找学姐帮助他学习。艾布西克尔当时没太在意,想着试试。没想到,这一试,还试出了成果。连续三年荣获国家奖学金的曲颖和连续两年荣获国家奖学金的李颖,把艾布都西克尔从年级倒数的名次拉到了期中考试的班级第四名,这个第四名给他们带来了巨大激励,三人行的步伐也变得越来越坚定。

在艾布都西克尔成绩提升的同时,曲颖和李颖继续守住了年级第一的桂冠。“教是我们的事,但学还得看他自己是否愿意,艾布都西克尔很好学,教他很有成就感。”说起他们之间的配合,李颖一脸的骄傲。三个人、三个年级、三个专业,这无疑给“一帮一”活动增加了难度,比如周一到周五每个人的课表都不一样,想要凑出大家都空闲的时间很困难,可“困难总有克服的方法”,于是每天晚上或周末就成了他们的“答疑解惑”时间。

只是,尽管艾布都西克尔十分谦虚好学,但是由于基础相对薄弱,对很多知识无法完全消化,因此有些内容需要反复讲解才能加深理解。经常当他们完成一天的任务时,已经是晚上接近十点了。

“学姐经常牺牲自己的周末给我讲题,有时候两三个小时都是在重复讲一道题,我不懂的地方学姐一遍一遍地给我讲解,很谢谢学姐们。”说到学姐对自己的帮助,艾布都西克尔充满了感激。

认识她们是件很幸运的事

学习之余,生活中的他们也像家人一样坦诚相待,彼此陪伴。“认识她们是件很幸运的事儿。”艾布都西克尔说,他大一刚来到民大,认识的老乡很少,离家后的第一个古尔邦节他以为会自己过,没想到两位学姐给他准备了惊喜。三个人一起出去游玩,一起在清真餐厅庆祝了自己民族的盛大节日。

慢慢的,三个人从最开始只是学习上的队友成为了如今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说到他们印象最深的事,他们都提起了第一次获奖。第一次参加“一帮一”活动评比时,因为三个人的共同努力,最终获得了一等奖。“三个人都很开心,我们的关系从那次获奖后变得更亲密、更好了,那是一起奋斗之后收获的喜悦。”李颖激动地说道。

如今,曲颖已经大四,是理学院的一名兼职辅导员。大三的李颖则准备着考研。二年级的艾布都西克尔每天在忙着学习专业课程。三个人能聚在一起学习、玩耍的时间愈来愈少。当问到艾布都西克尔以后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怎么办时,他笑着说:“继续发扬认真努力的学习精神,先把会的学好,实在不会的问题再协调时间找学姐。”

在交谈中李颖一直说:“现在的艾布都西克尔和以前早已大大不同了,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思路。学习和帮助都是相互的过程,正是因为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所以才才能一路前行,风雨无阻。”

他们说,是学校举办的这个项目,让他们在异乡遇到彼此,成为了可以彼此依偎取暖的家人,也让各民族间增进了文化交流,建立了更深的连接与情感。如今,团结互助小组已经从最开始的三个人扩充到了六个人,他们必将带着这份情谊将“一帮一”的活动一直发展下去,让更多民族的同学参与其中,从中受益。

(学生记者杨洁罗丽波责任编辑李素梅 创意设计杨琨)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