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大学

用建筑成就梦想 用热情规划未来——访大连市先进班集体、建筑学院李仂工作室

首页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08日

为了充分发挥每位工作室导师自身所具有的专业优势,工作室与工作室之间保持各自的特点。建筑学院在统一教学编程的前提下,提倡各工作室开展有个性化的教学。

李仂工作室就是由建筑学系和城乡规划系的22名同学组成的。

“我们工作室是通过设定短期目标来实现最终目标,比如把每个课题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让同学们参与进来,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自己解决,也可以来找我。”李仂老师介绍道。

近年来,本着服务民族地区,培养民族建筑专门人才的方针,建筑学院专业教学逐渐增加与民族地区基本建设相关的建筑设计课题或村寨保护规划类的课题。这对李仂工作室的“城镇发展”研究方向非常有利。

“以前,学生接触课题大多是根据一个虚拟的想象或现有的资料发挥,而现在,建筑学院安排学生去民族地区实地考察,自己测量数据,自己拍照、绘图、信息整理,再根据一定的比例制作模型,以亲身所触所感的经验融会贯通到所有的专业学习中。”李仂老师说道。

除了跟着学院的“大部队”前往民族地区,工作室还会陆续安排学生前往内蒙古和贵州铜仁等地,对少数民族村寨、传统民居进行测绘实习及写生,对民族地区社会、风俗、历史文化开展调查,进行社会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比如我们在贵州省铜仁市的一个乡村改造项目,需要对民居平面、立面、剖面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这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得处理一些现实问题,比如房屋破坏、方言不通、功能不明等。”李建行说道。

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些牧区也是工作室同学们常去的地方。他们有时候会参加某个具体项目,连续几个月在当地研究当地文化,设计当地民宅、街道和广场。但更多时候,是每周的固定时间前往,现在,他们的足迹已经遍布通辽市奈曼旗的20多个村落。

如果说,校外实践地区是同学们的操练场,那么,工作室就是同学们的大本营了。工作室不仅在2014年获得了全国大学生绿色建筑优秀团体奖,同学们还纷纷在全国学术竞赛、学校、学院的各类比赛上,捧回一个又一个奖杯。

“先进集体首先得学习好,工作室的成绩与大家共同的努力分不开,所以说这是大家的成绩。另外,工作室氛围要好,要团结。从同学们刚进入工作室开始,我就鼓励他们把我当做年长的学长,可以把任何意见随时表达出来。这样的氛围能够及时发现他们潜在的学习或者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李仂老师说道。

“老师人特别好,特别负责任。无论什么时候他都会及时帮助我们,而且在工作室能够接触到课外项目,像是大学的院徽、系徽的设计等,他还鼓励我们参加一些广告设计方面的项目。”工作室的高明明同学说道。

除了师生关系融洽,工作室同学们更是互帮互助。每个星期,他们都会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互相讨论,指出对方作品的优缺点,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

谈到未来,李仂老师希望工作室的成员可以在大学期间,能够尽快找到自己的爱好和理想,并为了自己的爱好和理想不断努力。

(学生记者 吴朔 责任编辑 李素梅 创意设计 杨琨)

分享
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