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共青团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三个突出”战略,按照“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紧扣“四个始终”工作原则,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青年各项事业,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提升组织力、引领力和服务力,在团的自身建设、思想引领、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等方面积极作为,为青年学生提供了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青春力量。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强化团的政治属性,奏响新时代青年思想引领最强音
(一)深耕思想引领责任区
持续党的理论武装全团。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和共青团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回信学习贯彻落实,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立足于把精神吃透、把思路谋实、把工作做细,举办《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演讲比赛,开展《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专题学习,印发《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前后重要讲话(2013-2020)》和《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资料汇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等主题团日学习,组织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专题学习,激发广大青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壮志豪情。“十三五”期间,学校累积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团会、团课、重温入团誓词、十九大知识竞赛、学习分享会等,参与人数60余万人次。通过学习与教育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各族青年打牢了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制定《学校共青团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团课“四进”行动,创编动画视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走在大路上》等,激励广大青年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中,自觉肩负起时代责任与使命。
深入推进“青年大学习”。邀请国防大学金一南、《百家讲坛》主讲人周立群、钱学森弟子张瑜等人来校讲学;开展每周一期线上青年大学习,每期本科、研究生参与学习人数15000人以上,进一步激发了学校各族青年主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情与韧劲,形成全员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夯实思想引领新阵地
全面加强网上思想引领工作,着力强阵地、建队伍、发声音。学校团委微信平台关注量3万余人,年微信推送量300余篇,年阅读量50余万。2019年学校团委3次入围全国普通高校团委微信公众号综合影响力排行榜前10名。《人民日报》客户端、共青团中央网站、《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平台、全国学联、辽宁共青团等主流媒体60余次报道我校团学动态,青年舆论引导的影响力、引领力不断提升。
全面创新宣传方式载体,着力举旗帜、聚人心、展形象。积极构建从线上到线下更具感染力的思想引领阵地,强化青年认同感、获得感多元渠道。依托团属宣传舆论阵地和新媒体矩阵,制作和传播党的十九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产品,综合运用图文、视频、动漫、歌曲等形式,发布相关报道上千篇,网上综合阅读量超1000余万人次。2016年,在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主办的“指尖正能量”全国高校移动网络作品传播工程评选中,机电工程学院团委报送的作品《牛顿摆》获得一等奖,环境与资源学院团委报送的《关爱自闭,不再孤独》获得二等奖;2017年,在央视主办的“厉害了我的国”大学生原创视频征集展映活动中,我校报送的作品《厉害了我的同学》获得三等奖;2018年,我校开展的“四进四信”系列活动被团中央学校部微信平台收录进行集中展示;校团委《喜迎党代会,民大版< 沙漠骆驼>》《2018年秋季运动会人气方阵》等多篇网络推文入选全国高校团委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排行榜;2020年五四青年节当天,《人民日报》客户端全文报道《大连民族大学56个民族唱响青春赞歌》,辽宁电视台《辽宁新闻》、大连电视台《大连新闻》同步报道播出,国家民委官方微信平台进行了全文转载;此外,为加强与中国青年网的联系,经中国青年网通讯社审批,校团委挂牌成立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大连民族大学通讯站,与共青团主流媒体做到了深度融合。通过学习宣传,全团进一步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广大团员青年更加坚定地拥护党的领导。
(三)凝聚思想引领正能量
开展青年大宣讲。在学校青年中成立青年宣讲团,开展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疫情防控宣讲,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以《大连民族大学青年宣讲团:一堂特殊的大思政实践课》为题,对学校青年宣讲团进行报道。《中国青年报》报道“大连民族大学青年宣讲团走进学校团支部、社团和团校开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基层宣讲,用小故事传递大声音,用微宣讲传递大能量。”
把疫情防控作为一堂“大思政课”。一是投身疫情防控工作。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校团委严格落实学校党委有关工作要求,加强网络思政工作力度,发布疫情防控倡议书,开展线上主题团日活动,运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开展科学防疫知识普及,引导学校各族青年做好疫情防御,号召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全校共有来自27个省、市、自治区,涵盖26个民族的500余名青年志愿者,主动深入社区、村镇一线,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受到了当地政府及有关组织的高度认可。二是丰富志愿服务形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抗击疫情主题作品创作,创编抗击疫情主题原创歌曲《2020的一个故事》收录学习强国,由团委发起、各学院展示的各类抗击疫情主题作品创作点击率累计超过30万,凝聚起民大青年共同抗疫的决心和力量。《中国青年报》以《大连民族大学:用行动和爱心点亮最美的志愿红》为题,对民大志愿服务抗击疫情做专题报道,展示出民大青年的志愿担当。三是组建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2020年7月22日,大连地区再次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助力大连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学校共青团再次吹响集结号,迅速组建大连民族大学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对接有关街道、社区,投身到遏制疫情蔓延的家园保卫战中,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中华全国学联平台对大连民族大学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抗击疫情行动做了深入报道。四是在学校疫情防控中展现青春责任担当。在学校抗疫、核酸检测、运送防疫物资等工作中,学校共青团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无论是深夜核酸检测还是日常防疫工作开展,共青团高举团旗跟党走,一直战斗在学校防疫最需要的地方。《中国青年报》报道我校共青团投身校园抗击疫情各项工作“大连民族大学团委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全体团学工作者、学生干部和大学生志愿者,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紧急、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内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检验初心、在实践中践行使命。”
传承红色基因,唱响青春之歌。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组织升旗仪式、开展主题团日活动等团的思想教育,举办“颂歌献祖国,青春唱响新时代”纪念五四100周年合唱比赛,组织全校青年学习《党委书记赵铸 校长丁克毅致各民族同学的一封信》;2020年校团委承办第十届“爱我祖国兴我中华”民族院校大学生演讲比赛,推送的选手获得全国民族院校第一名,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学校团委选派的青年教师曲志菁参加国家民族青年读书演讲比赛获得第一名,并入选进京展示;2018年,团委选派的学生获辽宁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演讲比赛全省第一名,辽宁省委宣传部授予我校优秀组织单位。“十三五”期间,我校学生会入选全国学联二十七大团体代表,理学院白彩云当选个人代表,我校学生洛桑竹玛入选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并被选派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大会;井静、袁思洋荣获团中央、全国学联201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校师生在体育场唱响万人快闪《我和我的祖国》等,青春正能量在民大学子中接力传递。
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不断丰富文化育人内涵,谱写新时代青年文化价值引领新篇章
(一)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打造校园文化经典品牌
树精品、办特色、重普及,校园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分级管理制,在校级活动层面,以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为方向,集中资源,打造满足大众需求、同学喜爱的高品质精品活动;院级活动层面,结合专业特色,立足专业实际,打造“一院一品”文化特色;在班级层面,班级团支部开展普及性活动,使学生参加文化活动“感兴趣、够得着、有提升”,让各民族学生都能参加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多年来,“学在民大·筑梦启航”迎新晚会、“记忆民大”毕业晚会,将感恩教育和爱校荣校教育融入创作,有效地增强了晚会的感染力和思想性,成为让民大学子精彩难忘的“第一课”和“最后一课”。与此同时,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学生艺术展演、读书演讲比赛、大学生戏剧节等活动已成为正能量足、学生参与度高、学校影响力大的经典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根据统计,全校每年开展各类校、院级校园文化活动150余项,年均参与学生2万人次。学校团委连续多次获得“国家民委演讲比赛优秀组织单位”“辽宁省大学生戏剧节优秀组织单位”,在文化活动组织方面荣获“辽宁省大中小学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组织单位”“辽宁省高校校园好声音优秀组织奖”等多项等荣誉称号。
校园文化异彩纷呈。团支部风采大赛、新生才艺大赛、校园“十大歌手”、民族健身操大赛、校园戏剧节等一批深受师生喜爱的校园文化精品活动,在民族团结文化氛围中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尤其是近年来学校精心打造的迎新晚会、毕业晚会创作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学在民大”主题,通过线上直播与线下互动的形式精彩呈现,让民大学子畅享视听盛宴,形成了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2020年迎新晚会演出当晚,网站直播平台点击量就超过了30万+,晚会提升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增强了广大师生对母校的情感认同,已成为民大学子和校友们永恒的青春记忆。
学生社团文化健康发展。每年下半年,学校举办社团文化月和社团嘉年华,已经成功举办16届。社团文化月围绕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展示学校各族青年风采、搭建青年成长和展示平台为活动思路,每年各社团集中开展理论宣讲、实践行动、志愿服务、文化展演等40余项活动。活动中,广大社团成员和同学们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尽享青春的成长快乐,在活动中感受思想洗礼,促进了各民族学生校园内的健康成长。社团文化月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广大学子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也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了青春力量。社团中的“绿翼21-根与芽”协会参与的“保护母亲河”活动获得团中央表彰;青年志愿者协会、国旗护卫队、星海剧社等多个学生社团获得大连市优秀社团荣誉称号。
(二)坚持输送与引进相结合,展现民大文化生动魅力
讲好民大故事、传播民大声音,全国舞台尽显风采。2019年,我校15名学生参加中央电视台“我们都是追梦人”——2019年“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文艺会演,唱响《我和我的祖国》;12名少数民族学生参加湖南卫视全球顶尖才艺秀《巅峰之夜》,与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们同台竞技,展现风采;44名学生代表参加由辽宁省委教育工委、辽宁省教育厅主办的“和祖国一起成长”辽宁省大中小学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晚会,表达对伟大祖国的深情祝福;在两年一届的辽宁省大学生戏剧节中,我校师生2次获得最佳剧目、优秀短剧、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演员、优秀演员、优秀组织单位等全部奖项。其中《一封寄往远方的信》等作品在全省“最佳剧目”展演中受到热烈欢迎。在辽宁省大学生艺术展演评比中,我校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报送的作品,累计获得省级奖项40余项,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在艺术作品中得到精彩呈现,充分展示了我校良好的文化艺术水平。
第二课堂“请进来”,文化如花竞芳菲。邀请中国民族歌舞剧院、中央民族歌舞团、大连市话剧团、大连市杂技团、大连市京剧院、大连大学交响乐团等高水平艺术团体走进民大校园演出,搭建高雅艺术平台,青年学生在观演中接受艺术熏陶和美学教育。与此同时,水木年华民大校园见面会、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朱迅走进民大,《百家讲坛》主讲人张宏杰、著名心理咨询专家雷明、第22任雷锋班班长吴锡有等名人专家学者做客“民大讲坛”,金马奖获得者、我校设计学院毕业生周子阳返校举办获奖影片《老兽》展映见面会,电影《巨额来电》主创团队走进我校等,优化了校园育人环境,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
(三)坚持建设与育人相结合,构建民族文化育人体系
紧密围绕“三个突出”战略,主动聚焦传播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文明校园创建为主题,巩固优势、培育品牌,补齐短板、拓展内涵,积极调动和整合校内外资源,努力创作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丰富了校园文化,搭建起了民族文化育人体系,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独特功能。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谱写民大美育新篇章。以大学生艺术团、学生合团为建设平台,连续六年原创阿卡贝拉清唱作品,《北京的金山上》《蒙古人》《WE ARE YOUNG》《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爱你中国》《奉献》等作品全部被学习强国平台载录,作品弘扬正能量和老歌新唱的形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2020年疫抗击疫情主题原创歌曲《2020的一个故事》以及抗疫原创微电影、动漫、摄影、网文、公益广告、音频、短视频、校园歌曲等8类245件作品,凝聚了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书写出民大人文化抗疫的生动景象。此外由校团委出品的喜迎党代会民大版《沙漠骆驼》、原创动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走在大路上》、民大版《我们都是追梦人》《我和我的祖国》、毕业季MV《放心去飞》、“学在民大”版《少年》等作品,紧扣立德树人根本宗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凝聚起民大各族青年在党的领导下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磅礴正能量,增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民族自豪感,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始终坚持围绕中心,不断提升实践育人效能,注入了新时代青年逐梦圆梦新动能
(一)社会实践长才干,深入基层作贡献
近年来我校社会实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为主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立足当代国情、民情,通过社会实践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通过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等内容,积极践行学校“三个突出”战略,各族青年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社会实践在传承中创新。一是社会实践层级制管理。通过“国家专项团队,校级示范团队”“院级重点团队”“班级团支部小分队”四级社会实践管理机制,搭建优质社会实践平台,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按类分别立项申报,加强对各级专项实践团队的分类指导,注重实践特色。二是拓展社会实践结合载体。围绕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教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招生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拓展育人渠道,培育民族团结践行者,践行实践育人。三是与地方开展合作共建,在贵州省铜仁市、大连金普新区设立社会实践基地,服务民族地区和区域经济发展。四是与志愿服务相结合,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奉献社会,提高情商,在实践中树立人生理想和实现道德品质的提升。
“十三五”期间,我校共有3942支团队,27602名学生,912名指导教师参与社会实践,足迹遍布全国300多个市县。学校实践团队、个人等获得国家级荣誉5项、省级荣誉18项、市级荣誉近100项,2016年、2017年、2018年、2020年,学校团委4次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目前已10次获此殊荣,社会实践成效明显。
(二)志愿服务铸品格,甘于奉献显担当
志愿服务工作开创新局面。校团委着力完善公益志愿服务体系,将志愿服务纳入团内评优体系,着表彰在志愿行动、服务效果、新媒体展示等方面的优秀组织和优秀个人。2018年,我校大学生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团被国家民委、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5部委授予我校首批“全国大学生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团”建设单位,郭明义爱心团队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志愿服务分队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IT”义锋志愿服务队分别获批2019年、2020年辽宁省共青团志愿服务基地,志愿服务基地建设蓬勃发展。国家民委、《中国民族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网辽宁频道、《辽宁日报》《大连日报》、贵州《铜仁日报》等单位或媒体先后报道我校实践动态。
大学生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团建设成效明显。2019年全国城市民族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大连召开,学校选派志愿服务团的45名少数民族师生代表,积极协助大连市民委将多个会议材料翻译成维吾尔语、朝鲜语、蒙古语和满语版本,同时做好会议现场的引导服务工作。国家民委副主任赵勇在大连考察调研期间,通过视频现场连线我校大学生民汉双语志愿团成员,关心了解服务团日常工作情况,给予高度评价;2020年,我校大学生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团助力东西部协作打赢脱贫攻坚战,参加“大连·六盘水金秋消费节”活动,学校选派20名贵州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现场为参加活动的领导嘉宾及广大市民介绍对口支援消费扶贫特色产品,辽宁省长刘宁、时任贵州省长谌贻琴给予高度评价。共青团中央网站、《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对我校参与此项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志愿服务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积极作用。疫情以来,我校学生干部、青年志愿者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在家乡和学校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大连市新冠肺炎防控一线工作组发来感谢信;大学生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抗击疫情民汉双语志愿服务,翻译蒙古语、朝鲜语、维吾尔语、藏语、哈萨克语、彝语等多个少数民族语言的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材料,积极对接辽宁省民宗委、大连市委统战部,提供抗击疫情少数民族语言在线翻译,为日韩人员返辽和外来少数民族人员疫情防控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民族地区和城市民族工作贡献了力量。团中央组织部、《中国青年报》、学习强国平台、全国学联、《大连日报》10余次报道我校志愿者抗击疫情相关工作,展现出民大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赢得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广泛赞誉。
志愿西部,边疆建设建功勋。自国家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来,我校已成功选派226名志愿者,参与建设西部、奉献青春,志愿者们在服务地区踏实工作,甘于奉献,成绩优异。我校先后10多次被授予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示范高校、全国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多名志愿者荣获省级优秀志愿者称号。
(三)创新创业建新功,时代青年展风采
坚持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实践能力为目标。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整合校内相关学科教学资源,着力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以“挑战杯”“创青春”等系列竞赛为龙头,以普及性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为牵引,积极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形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机制保障与运行管理相结合、竞赛指导和能力提升相结合的工作模式。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创业竞赛和实践活动、学术讲座等80余项,参与学生1万余人次,覆盖了学校所有学科专业。
“挑战杯”“创青春”竞赛成果丰硕。“十三五”期间,“挑战杯”“创青春”竞赛立项1318项,举行学校公开答辩会137场,邀请专家585人次担任评审专家,直接参加答辩和观摩答辩的本科生、研究生近6000人次,参与竞赛指导教师794人次。学生获全国“挑战杯”“创青春”国家级奖项7项,获得省级金奖20项、银奖55项、铜奖103项,学校多次被辽宁共青团授予“挑战杯”高校优秀组织奖。
始终坚持求真务实,聚焦深化改革,实现团的建设的新突破
(一)团的改革持续深化
坚持问题导向,不断自我革新,着力解决青年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和困难,保障青年成长发展。近年来,学校共青团以落实“三个突出”战略为方向,不断深化共青团改革,通过进一步优化工作职能,发挥团组织在学校育人中的作用,实现了团的工作的新跨越。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团的改革工作。将共青团工作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工作格局中,作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次调研、多轮论证、多次征集意见的基础上,学校出台了《大连民族大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用制度的形式全力保障共青团工作,为共青团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学校还进一步强化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同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团校工作的实施意见》,党团建设的有机结合,使得共青团的组织作用更加有效的发挥。
改革关键领域落地生效。一是建设起“青马工程(团校) ”“挑战杯”“四进四信”等重点突出、长短期结合的品牌化共青团工作项目;建立了更加走近青年、贴近青年的联系青年机制;完善了以思想引领为核心的团属新媒体建设;进一步修订学校《共青团工作评价指标实施细则》;完善以育人为理念的第二课堂活动载体等一系列改革让团的工作更加清晰、有效。二是进一步优化学生组织改革与建设,精简学生会组织部门和人员数量;优化学生组织管理模式,改革社团联合会为社团管理部,划归学生会管理;完善社团管理制度,进一步发挥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学生组织改革后完成了辽宁团省委进校评估验收,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学生满意度达99%,学生组织、学生干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和引领学生成长进步的作用发挥明显。
(二)团的队伍充满活力
一是推荐团干部参加市级以上团组织培训,以学促干,团干部工作动力十足。先后选派40余人参加团中央、辽宁省、大连市组织的团干部专题培训班。校团委定期开展团委书记专题培训和工作交流,凝聚了工作的合力,提升了团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与水平。二是强化学生会、社团骨干成员的培养。先后推荐60余名同学参加辽宁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以及辽宁省新疆籍、西藏籍大学生“民族团结骨干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选派100余名学生干部参加大连市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三是主题鲜明开展学校团校培训。五年来,累计开展校院两级团校培训班40余次,培训人员覆盖了学院、年级、班级、学生会、社团等所有学生类别,培训专题涉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引领、团组织建设、实践育人、新媒体建设、活动组织参与、突发事件处理、学生干部能力建设、学生心理建设、防护自救知识普及等内容,培训总人数达8600余人次。通过培训充电,进一步开发了团学工作者的能力和潜力,团干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团的组织更加健全
一是党委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更加完善。通过共青团改革,在学校党委领导下,以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构架,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的“一心双环”组织格局进一步完善。学生会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社团管理严格按照《大连民族大学社团管理暂行办法》统筹管理,学生会组织配合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服务和联系,全校学生社团井然有序。二是聚焦班团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团支部工作手册》制度,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基本制度,推进“活力团支部”创建,设立研究生团委,加强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完善共青团“两先两优”评比表彰,团的组织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四)团的成果更加丰硕
“十三五”期间,学校团委荣获辽宁省先进团委2次,4次获评大连市先进团委、大连市五四红旗团委;6个团支部被授予大连市先进团支部、大连市五四红旗团支部;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1人,辽宁省优秀共青团员3人,大连市优秀共青团干部8人,大连市优秀共青团员8人,大连市“俊”青年7人;校学生会入选全国学联二十七大团体代表。5年里,学校累计获得国家级奖励24项、省级奖励270项、市级奖励113项,在共青团工作领域9个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历史于时序更替中前行,梦想在砥砺奋进中实现。新时代澎湃着新希望,民大共青团将以高校共青团改革为契机,以改革创新照亮发展新征程,守初心求索,担使命奋进。迈入“十四五”,民大共青团将继续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围绕“凝聚青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严治团”的四维格局,紧扣“四个始终”工作原则,在助力学校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永葆奋进的姿态!
(信息来源 校团委 大图设计 李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