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召开

民大新闻网讯  9月2日上午,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家民委关于思政课建设的有关要求,落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靳国卫来校调研时的讲话要求,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和党委二届四次全会精神,找准思政课作用发挥的着力点,全面部署推进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党委书记赵铸同志主持会议并讲话,党委常委、校领导出席会议。



赵铸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了党中央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不断深化的规律性认识,为我们推进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学校党委始终将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来抓,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各教学科研单位共同参与的思政课建设机制,提出并不断深化“每名老师都是思政老师,每门课都是思政课,每名老师都在上思政课,校园就是大思政课堂”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推动思政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同频共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学校思政课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并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赵铸强调,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问题导向,增强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在“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讲好思政课提供更多鲜活素材。要持续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树立起“思政课老师也是辅导员,辅导员也是思政老师,全体教职员工都在上大思政课,都在培养学生”的育人观念,协同做好育人工作。要持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建设,有组织地对学生思想状况开展研究,鼓励“人工智能+”思政改革方向,打造数智化“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基地。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对于“铸牢”工作的促进作用。坚持把“铸牢”工作作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主题主线,聚焦学校党委提出的“铸牢”工作“十个较强”目标,将其落实到学院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宣传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铸牢”能力水平,通过思政课讲好新时代的民族团结故事,讲好“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把思政课建设成为“铸牢”特色最鲜明的思政课,“铸牢”优势最突出的思政课,“铸牢”作用发挥最好的思政课,为推进全校“铸牢”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大动能。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对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塑造作用。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全体教师要把准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有良好的师德风范。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带头落实结对机制,全方位加强对各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指导,各学院要认真落实建设要求,引导教师将“铸牢”教育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各类专业课程,让更多教师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更自觉地做到学术方向与政治方向高度一致、专业情怀与家国情怀深度融合、个人发展与民族复兴同步前行,培养造就更多“大先生”,教出更多“好学生”。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作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落实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系列部署,持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振兴发展前沿战略需求,强化有组织科研,深入服务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积极推进交叉学科和新文科建设,提升智库成果水平,高质量办好《辽宁民族研究》等学术期刊,在发挥建言献策作用服务治国理政、服务“铸牢”需要上实现更多成果。要持续抓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引育各项政策,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不断激发活力。


赵铸强调,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上级要求和学校党委具体安排,组织做好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工作,在全校师生中上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大思政课”。各族学子要铭记和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厚植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会议还听取了2025年上半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情况汇报,审定了《大连民族大学新时代“大思政课”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二级学院党组织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全体教师,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会议。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党委(学校)办公室、党委政策研究室版权所有 辽ICP备080060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