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当前位置: 专题首页 >> 基层党建 >> 正文
【党代会巡礼•基层党建篇】不忘初心强党建 砥砺奋进展风采——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直属党支部党建工作综述

编者按:学校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各基层党组织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着力拓展工作基础、夯实工作内涵、打造党建品牌,不断提升基层党建生机与活力。为迎接第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党委宣传部策划推出【党代会巡礼•基层党建篇】专题专栏,全面展示各基层党组织五年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激励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奋发有为的实际行动向第二次党代会献礼。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直属党支部现有党员师生44人,其中教师党员10人、研究生党员34人。在过去的五年里,支部全体成员紧密团结、锐意进取,在各自岗位上全力推进学院建设。


一、鼓足干劲啃硬骨头,全面推进重点工程



全面推进各项重点工程的建设,是提升学院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支部全体成员鼓足干劲,持续倡导创新、勇攀高峰,不断挑战自我,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和路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面推进重点工程的建设。在过去几年里,深入调查和研究,加强校内外交流合作,不断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新技术,破解一系列关键性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加强学位点建设工作。一是组织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开展学位点建设情况自评,加强学位点内涵建设,做好迎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权专项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了《大连民族大学民族学一级学科调整实施方案》《大连民族大学民族学一级学科自评报告》《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一级学科论证报告》撰写与报送等工作。二是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做出了在2024年停止招收少数民族经济、少数民族文学方向研究生,增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方向的重大调整安排,强化了民族学进一步向共同体聚焦的发展方向。修订完成了《民族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学科团队申报条件及考核目标》、新一轮民族学学科团队申报工作;修订完善了《民族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完成了民族学新一轮导师遴选与认定工作。组织完成民族学学科团队申报工作,最终确定10个民族学学科团队和1个培育团队。三是加强申请博士授权单位建设和拟申报博士点建设。根据学校“十四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和学科建设实际,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做好2023年学位点申报工作。


扎实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是按照国家民委统一部署,坚持一流课程标准持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建设,按照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向“共同性”“融”的方向聚焦,全面落实课程教材试讲试用工作。二是持续构建中华文化教育内容体系和课程体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入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三是加强《中华文化概论》课程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第二课堂实践教育,推进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中华文化引领校园文化。推动“学习互嵌、生活互嵌、师生互嵌”的互嵌式融合发展,深化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多位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格局。


承担《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辽宁卷》编纂工作。支部教师主动出击,带头认领任务,主动与辽宁省民宗委对接“三交史”史料汇编·辽宁卷编纂工作。响应国家民委和学校党委要求,专门成立了东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中心,柔性引进3名特聘教授,着力开展东北“三交史”史料汇编与研究工作,确立东北“三交史”研究作为民族学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重点攻关方向,加强对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元素的常态化研究梳理。举办了东北“三交史”研究中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进东北三交史研究”专家座谈会。聘请了1名顾问、2名特聘教授和16名研究员,进一步充实了东北“三交史”研究力量。持续发挥省部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引领作用,主动加强与东北地区科研院所交流与合作。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和最新的中央精神,对校本讲义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修订,将“道中华”部分内容、案例融入讲义的案例库、习题库。圆满完成了春季学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的授课任务;完成了2023春季学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的排课和系统录入工作;研究院9名教师参与并完成了2022级新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学第一课的授课任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获评辽宁省本科一流课程。


持续围绕“十大问题”开展专题学习研讨。一是认真阐释“十个问题”,圆满完成民委部署工作。二是持续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个认同”为主要内容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贯彻国家民委“三定”规定,深入推动转观念、转职能、转作风,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全员培训必修内容。三是整合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等研究力量,积极承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形成了专人专项研究—专题宣讲辅导—持续深化拓展的研教宣一体化运行模式,力争使研究成果走深走实,及时转化和推广。将教师的科学研究引导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交史”研究、“十大问题”研究上来。


二、党员彰显政治本色,风险面前敢于冲锋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疫情期间支部成员在书记仲天宝同志的带领下主动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冲在一线、干在前面,带头落实值班值守工作,为学院师生提供生活保障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2020年2月、2021年7月,侯依林同志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立足自身优势,主动担当、冲锋在前,积极为家乡疫情防控贡献青春力量与担当。在寒假、暑假返乡期间,始终坚持不放松、不懈怠,牢记身为党员的责任与使命,主动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参与所在社区防疫志愿工作。2021年2月,王艳同志作为一名教师党员,不仅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自己的专业优势,还将自己的服务意识延伸到社区,积极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工作中。不畏风险,深入基层,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技能优势,毫不犹豫地加入到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21年8月,田甜同志积极响应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号召,主动参与防疫志愿服务。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她尽自己所能,发光发热,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党员的精神面貌和优良作风。


同时,支部党员们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还积极带头组织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引领作用。2022年12月,学院积极承办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暨“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学校高度重视承办此次年会和研讨会,将本次会议作为学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作为加快推进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此次研讨会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支部党员的积极参与和组织,他们服务在一线,积极策划活动、联系相关人员、做好会务服务,牢记党员身份和责任担当,为学院的学术活动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创新元素。


此外,支部成员们都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在工作中、学习上恪尽职守、勤奋刻苦,努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王艳同志被评为大连民族大学“校园示范先锋岗”优秀个人,郑文婧同志荣获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丛碧辉同志获得大连民族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学院更是在党支部的共同努力下荣获校民族团结先进集体。


三、创新举措打造学风,培育学生科研成果



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加强学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本质要求。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学风建设。我们党支部也高度重视,认真部署,广泛发动,在党员同志们的带领下,学院上下都积极参与到学风建设中。


一是教师引领学风。教师党员的榜样力量是引领学风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对此,支部落实研究生导师工作监督机制、约谈机制和考核机制,倡导党员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组组会、进行导师间工作交流、师生学习交流等,切实打通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最后一公里”。鼓励教师党员在组会中,与研究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指导研究生科研工作,促进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科研水平和质量。还要针对研究生上课教材、研究生考试使用教材、研究生开题报告、研究生中期报告、研究生毕业论文等全部进行意识形态审查,确保研究生培养工作不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


2021年5月,胡明远同志实地调研丹东中朝一步跨和实地调研丹东国门湾互市贸易区,近距离调研中朝边境安全形势;6月,带领研究生到丹东学院参加“2021朝鲜半岛局势研讨会”,并做发言;9月,在机电工程学院作题目为《新形势下丹东加强对朝边境贸易对策探析》报告。2021年7月,王艳同志带领研究生在大连多个社区机构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相关调研工作。2021年5月,孙岿同志到吉林省委组织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汪清红日村进行参观学习;同月到达位于长春的吉林省民委民族研究中心、民族干部培训中心进行学习交流;9月,孙岿带领研究生前往贵州铜仁开展学术调研。2021年7月,张利国同志参加由中央组织部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言,引起热烈反响。


此外,教师党员们走在前、做表率,主动参与学校相关课程建设、参与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工作。张利国、王艳为西藏自治区民委系统做专题讲座2次、为全校教职员工做关于“十个问题”专题讲座2次;王艳为参加我校“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2022年各族青少年大连夏令营”的来自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的各族青少年做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专题讲座1次;张利国、孙岿为全校师生做开学第一课专题讲座2次。张利国同志为学校党委做专题汇报1次、王艳为处级领导干部做专题汇报1次。积极参与学习。


二是学生引领学风。学生党员同样在学风建设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举办活动、服务社会、榜样示范等形式,不断推动学风建设向着更为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全体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环境,引领带动全体学生共同建设良好的学风。


2022年5月,带头举办“书香促学风,阅读富人生”读书活动。深入系统地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贯彻落实《大连民族大学学风建设方案》,打造“学在民大”口碑,助力营造“品书香、强学风、促和谐”的学风氛围,推动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2022年6月,组织学院开展大连民族大学首届“民族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全面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学校“四个突出”战略,积极搭建我校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民族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饱满热情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2023年3月,组织开展“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连民族大学校内选拔赛。更好地发掘本校学生中的优秀科技创新项目,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潜力。2023年3月,为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生党员带头,组织了一批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深、表达能力强的优秀学生组建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生理论宣讲团。宣讲团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要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者、宣传者、实践者,感召广大同学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宣讲团成员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在推广方面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材料,组织了经过认真筛选和培训等,在校园里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实践引领学风。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通过单独谈话、集体座谈、电话交流等形式经常性地听取教师和广大学生的意见建议。结合“校园先锋工程”、领导班子和教职员工谈心谈话、党员亮身份等主题活动,及时吸收并转化到实际工作中来。领导班子到基层调研19天,定期接待来访群众94人次,解决来访群众诉求12个。在职党员进入独立社区、新里程社区等全市社区3个、解决社区实际问题1个。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领导班子面向全体师生采用匿名方式每学期至少一次征集意见建议。定期召集研究生代表、班级干部召开座谈会,深入学生进行调研。定期召集全院教师大会,调研情况。鼓励全体党员进社区、深入社区,帮助社区解决实际问题。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直属党支部按照2022年工作计划,全部完成“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内容。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复兴路上风华正茂。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直属党支部师生党员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以昂扬向上的新风貌,展现新时代新作为。未来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直属党支部全体党员一定会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和支部建设工作,更好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上一条:【党代会巡礼•基层党建篇】党建引领 真抓实干 努力开拓学院工作新局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工作综述

下一条:【党代会巡礼•基层党建篇】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稳步推动工作发展——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办公室、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党建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