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国际档案日”
2022年6月9日是第十五个“国际档案日”,档案物化并延续了人类的记忆,成为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纽带,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事业。借此机会,我们来细数档案日的由来和意义,留存历史源自于档案,也了解一下学校的档案建设,来增强师生的档案意识,保护和利用好身边的档案。
“国际档案日”的主旨意在保护档案就是保护全人类共享的遗产
1948年6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成立了国际档案理事会简称ICA,会上通过了ICA的第一份章程,明确了世界各国的档案工作者应共同努力,为了全人类保护好档案,开展鉴定并提供利用,档案和文件作为全世界共享的遗产和全人类一样具有同一性。2007年11月, ICA确定将每年的6月9日定为“国际档案日”,促进在全世界提升档案在大众、政治家、决策者以及赞助机构中的地位,改变档案部门和档案专业的形象,让档案界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建立起与社会的最大程度的互动。
“国际档案日”落户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兰台”
我国的档案文化历史悠久,得到了历代重视,兰台是我国汉代中央保管档案的机构,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如今“兰台”一词也成为用来泛指档案保管机构和档案工作的代名词,档案工作者常被称为“兰台人”。 自2007年国际档案理事会确定每年6月9日为“国际档案日”后,为世界的档案工作者推动本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2013年开始,国家档案局决定将每年的6月9日“国际档案日”作为我国档案部门的宣传活动日,通过“国际档案日”的系列宣传活动,让公众充分认识到档案是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钥匙,维护历史真实面貌.通过档案,我们可以探寻历史发展的轨迹和规律,了解本民族创造的辉煌业绩,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
贯彻《档案法》依法治档 高校档案伴随学校发展
1987年9月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档案法,1988年1月1日起施行,后经1996年和2016年两次修正、2020年修订,新修订的《档案法》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档案法》理顺了档案工作体制机制,突出了档案工作的政治定位,优化了档案科学管理、安全管理等有关制度,完善了档案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也是这两年要大力宣传和落实的工作。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要按照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进行,对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进行分类整理和编目管理。国家主管部门加大了对高校档案的指导与督查力度,要求高校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高校档案机构,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发展,为档案机构配置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化所需的设备设施,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进行。
学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扎实推进,为档案保管与利用插上了翅膀
我校的档案工作是随着学校的建立而起步发展的,于1985年东北民族学院筹备小组成立伊始建立的,隶属学校办公室。初期,以文书为主进行年度立卷。1999年9月学校成立综合档案室, 2002年通过了“档案管理国家二级标准”。曾获辽宁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大连市档案工作先进单位荣誉。2015年正式建馆以来,学校加大了对档案馆人员配备和馆舍建设,档案馆目标是建设数字化档案馆,按照国家档案工作行业标准建设库房,建立文书行政、教学和会计、实物、保密、电子共五个库房,对纸质、保密、实物、电子类档案实行分库管理。库房配备防盗监控自动联网装置、惰性气体消防联网装置,以及调温除湿等温湿度调控装置。
2016年开始启动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对馆藏档案分批进行数字化处理,基本实现了在“十三五”期间,打造运行顺畅的工作机制体制,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档案工作的深度融合,完善档案双套制接收入馆模式,规范全校各单位应归应收的档案录入数据库,逐步开通现行电子文件目录和档案目录检索服务,为远程查询、利用服务打好基础,极大地方便了师生利用档案。目前,紧扣学校的发展需要和年度要点,适应新时代,找准新方位,把牢政治方向,不断提升档案工作服务大局水平,严格落实防疫工作要求,以国家档案行业标准为指导,不断促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水平的提升,持续推进各类档案应收尽收,积极探索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档案育人的途径,齐心协力发挥好档案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截止2021年底,馆藏累计达54659卷(件),新媒体档案318T。建成了与时代同步的、跻身于大连地区高校前列数字化档案馆。档案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档案主要有三项:新生录取名册、入学登记卡片、成绩单。同学们毕业后,因就业、出国留学等需要,而必须查询的这类档案请与档案馆联系,联系电话:0411-87656282。祝同学们心想事成、一帆风顺!(王春霞、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