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2025“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A2类挑战杯 2025年
比赛报名时间:2025-04-02 00:00-2025-04-12 00:00
比赛时间:2025-04-20 00:00


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大连民族大学校内选拔赛的通知

各学院: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广泛凝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青春力量,为推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作出更大贡献,经研究决定,继续组织开展2025年“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连民族大学校内选拔赛。

    一、竞赛主题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二、总体要求

    锚定 2035 年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人才需求,着眼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 以赛事为牵引,构建合力服务青年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矩阵,培 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热情,引导广大青年在科技创新领域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

    ——服务“国之大者”。坚持从国家战略需求中凝练重大科技问题,组织动员青年学子聚焦“卡脖子”问题,探索 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的科研训练和人才培养模 式,提升新时代共青团服务青年学生科技创新的引领力。

    ——助力全面创新。鼓励青年学子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 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硬科技”开展科技攻关,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突出实践育人。推动科创实践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引导激励广大青年深入人民群众、深入基层实践,将科学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促进成果转化。聚焦做好赛事“后半篇文章”,大 力推动高校青年学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进一步紧密青年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与地方、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合作,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

    三、竞赛内容

    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三类。参赛作品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现实意义。其中,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量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鼓励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展应用研究;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聚焦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原创性,引导青年勇于投身更有挑战难度的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为催生颠覆性科技成果打牢理论方法思维等基础;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须扎根实际、深入一线,紧扣服务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鼓励围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社会公益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度高、前瞻性强的调查研究。

     四、校内选拔赛进程

   (1)作品筹备(2025年4月12日前)

     学校下发通知,各学院组织学生准备作品。

   (2)学院评审(2025年4月13日-2025年4月15日17:00之前)

     各参赛团队将第2025年“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报名表(见附件3)、项目申报书(以“参赛类别(A:自然科学学术论文;B: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C:科技发明制作)+项目名称”命名,格式自拟,pdf版本)、以及其他佐证材料(如有,以“参赛类别+项目名称+佐证材料”命名)打包发送至各学院,文件压缩包命名为“组别+项目名称”,各二级学院组织项目初审排序,将项目初审评审排序表(见附件4)和全部项目申报材料(全部材料需匿名处理)打包发送dlmzdxtzb2025@163.com。

   (3)学校复审(2025年4月16日-2025年4月20日)

     学校组织专家,在参考各学院初评排序的基础上,对所有上报项目进行复审排序,推荐优秀项目代表学校参加本年度“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4)入围作品完善(2025年4月21日-2025年4月30日)

     获得代表学校参加省赛的团队按照专家外审意见,对项目进行完善打磨后,提交学校汇总上报团省委。

     五、参赛要求

   (1)2025年 6 月 1 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校院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以申报作品参赛。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2025年6 月 1 日前 2 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或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 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 2 人;凡作者超过 3 人的项目或者作者不超过 3 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或确定为)集体作品。申报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2)集体项目每支队伍不超 8 人,个人项目不超 3 人;对于跨校组队竞赛的作品,各成员须事先明确作品申报单位;对于经授权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在报名时需要提交具有法律效应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对于已注册运营项目的作品,在报名时需要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含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营业执照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材料)。

   (3)增加作品自查环节,申报学院签订承诺函(附件4),承诺作品符合“挑战杯”申报作品的要求,接受学校赛事组委会抽查。一旦发现不符合申报要求的作品,将取消其参赛资格,作品不得补报作品。经核实有舞弊、抄袭、作假,将国家课题、教师科研成果包装成学生项目的,视为严重违规行为,将削减申报学院未来年度竞赛申报项目名额。

   (4)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可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 5 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类分成 A、B 两类:A 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 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者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的成果及历届“挑战杯”竞赛获奖的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请全体参赛项目负责人仔细阅读竞赛章程(附件1),社科类作品负责人请仔细阅读参赛指引(附件2),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完成作品申报。

    六、有关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举办好“挑战杯”竞赛对于营造我校科技创新文化氛围,提升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展示我校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学院、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挑战杯”竞赛,将其作为重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各学院要成立组织协调机构,同时指定专人负责竞赛事宜。

  (2)、认真推选,严格把关

    各学院要精心组织好院内预赛工作。各学院应向参赛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支持,选派专业教师和各类专家对申报作品进行指导和筛选,帮助学生按照要求履行申报程序,并严格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在组织优秀作品参加竞赛的同时,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潜力、有作为的优秀人才,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各学院要将本届竞赛视为高校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载体,在学生中广泛发动,精心组织,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创新氛围,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内宣传媒体对“挑战杯”竞赛进行密集、重点宣传,引导广大学生关心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挑战杯”竞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联 系 人:汪语哲、匡珮菁

联系方式:  87659520、87656073

附件:

1.“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2.“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

3.“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连民族大学校内选拔赛报名表

4.“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连民族大学校内选拔赛评审排序表及承诺函

共青团大连民族大学委员会

大连民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2025年3月31日